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1.
笔者结合实践针对如何做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作出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倡导下新的教育理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现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尝试探究中得出了以下几个观点:(1)假设情境,随机作文教学;(2)帮助学生积累材料;(3)重视学生实践,让学生乐改;(4)在作文评价中以鼓励为主。希与广大同仁互相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自古以来被奉为劝学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观。似乎只有苦学才是解决教育的唯一出路。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教育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无论学界与业界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有多少种,但对于深度报道在新闻媒介竞争中的作用人们却是一致肯定的。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传播内容本身都被贴上了"泛化"的标签,传播主体具有隐匿性、虚拟性以及双重性,而传播内容由于传播主客体的双重性会产生海量的浅表化和虚假性信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解释、调查、预测新闻事实的重要阵地,在新媒体时代理应成为克服新媒体时代碎片化表达缺陷的武器,打造融合性新闻深度报道,优化媒介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王亚红  武瑾 《今传媒》2015,(4):18-19
深度报道的概念在新闻学界由来已久,在新闻实践中也已是老生常谈,但目前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并未有清晰一致的界定,对于深度报道的方式亦是百家争鸣.我们认为深度报道不能以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界定,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传播方式而应有所变化,故而其含义是开放性的.经历了纸媒时期、电视时期的深度报道,在当前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占据人们生活的时候,如何重新定义“深度报道”是本文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学界对“深度报道”的多重解释,探究深度报道出现的原因,进而从媒介发展的纵向维度重新思考“深度报道”在当今时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现在社会信息飞速发展,教育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对语文教学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小学的语文实行现代化的教学已经被众多小学纳入到语文教学当中,笔者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以下本人对语文教学现代化实施的三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1.教育思想的现代化;2.教学内容的现代化;3.教育形式的现代化。给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现代化教学做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承,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经典篇章阅读的教学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经典篇章阅读教学,旨在开发小学生的潜能,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这也是经典篇章阅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诚信意识是实现诚信行为养成、诚信习惯培养和诚信品质拥有(内因)的前提,只有加强社会大环境、学校中环境和家庭小环境(外因)的共同建设,给大学生诚信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连接内外因提升大学生诚信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近年来已经成为学界的显性话题。而这一显性话题中的显性话语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推动媒介融合。本文以"媒介理论"(media theory)为主体框架,并结合媒介社会建构论,从媒介技术属性发展与融合的视角对当下的媒介融合实践进行反思,并指出媒介融合应当以一种双向思维为指导,兼容并蓄新旧媒介的技术属性从而更为全面地满足受众对于媒介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20.
珍惜期待     
一次,出差到某市,在市区一站台等候公交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