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31.
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采用访问法、调查法等,分析《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两年多来各段位人员特征及实施现状,探讨今后实施对策。研究结果:武术段位制主要依靠行政(各级体委)方式运作,实施武术段位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习武者技术、理论水平提高,同时也存在高段位人员职业分布不平衡,中段位评审标准各地差异较大等问题。建议: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武术段位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习武者的“需求”实施段拉制。  相似文献   
32.
武术与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计划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目前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推广和实施,它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武术,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的传统优势和健身、修身养生的特点,在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以此推动中性武术在国内外得到更快更大的普及与发展,应该是武术工作者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和研究课题。 根据对不同地区和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一是要重视学校——学生这个重点,它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二  相似文献   
3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对1978-2011年间有关武术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论文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研究的视角也愈加开放和多元,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武术国际传播的意义与价值、发展历程、动力因素、障碍因素和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但是,大多数的研究建立在文献的基础之上,从宏观层面展开分析与讨论,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实证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建议关于武术国际传播方面的研究应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理清武术在国际传播和推广的思路,以利于武术管理部门制订和建立武术国际传播的长期机制,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4.
武术生态理论的提出及其对武术学科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武术的发生发展史,不仅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武术赖以产生与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而且中国特定的自然文化背景也对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中国的自然文化背景与社会文化背景共同构成了武术的生存环境。据此,我们提出了“武术生态理论”学说。根据武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本文构建了武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这也证明了武术生态理论具有明显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35.
比较分析现代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在突破传统课程框架为主线的视角下,阐述课程观的流变内容.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设想和措施:重新解读与建构课程与教学观,有机整合教育理念;破除师徒绝对权威神话,建构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立足时代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做到知识的精化与活化;解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所面临的任务;继承与发展并蓄,重视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3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较全面地综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关于武术概念的基本观点,并对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最后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和训练格斗技能为直接目的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37.
古代职业武术称谓主要存在于民间武术、行业武术和官方武术中;近现代武术职业称谓数量减少,且集中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等行业领域;当代武术职业称谓等级观念淡化和轻蔑色彩和军旅色彩消失、口语化称谓减少、江湖神秘称谓消失、体育文化色彩增加,称谓中“侠”字消失并出现体育服务标签.未来武术的发展应面向其社会价值取向,职业身份认同化、职业名称国际化和职业生存空间扩大化等是武术职业称谓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8.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论认为,武术必修课程教学应向“淡化套路,突出技法,强调应用”的方向改革,并依此设想为科学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使武术类课程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39.
非物质文化遗产勃兴于人们对现代性危机的警觉和对后现代状况的反思。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与访谈,认识到"蔡李佛"的命名独特,武学思想先进,拳术科学实用,包含浓郁东方文化特色。分析蔡李佛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即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充分借用"影视轰动"效应和媒介来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学术和文化交流展示蔡李佛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承办一系列武术比赛提升其自身的品牌和知名度。提出蔡李佛拳在传承中需要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40.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办学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国33所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办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办学点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河南、长三角地区及京津环渤海湾一带,在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分布较少;各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各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总学分基本趋于一致,但不同课程类别总学分的比例以及选修课程开设的门数等各校差异较大;各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各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年龄结构无明显的断层现象,但学历结构与高校教师队伍的具体目标相差较远,学缘结构不合理,“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知识技能结构不平衡;各校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民间体育理论开设较为薄弱,专项课也以竞技武术为主,很难全面体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