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贾澎 《精武》2005,(5):38-39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形声字的表义功能主要是通过其义符体现出来的,义符这一特点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形声字义符在甲骨文时期象物性强,数量多;金文时期形声字义符的图画性逐渐减弱,具有一定概括力,但异体仍较多;小篆时期形声字义符异体大量减少,示义能力更强,具有高度概括性。形声字义符的这一特点是受到文字学主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