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9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2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应用脑电压缩谱分析技术,对国际健将级游泳运动员刘禹,在赛前实施高原训练前后的脑功能进行个案分析,评价其高原训练的效果。结果:1)运动员在下高原后赛前调整的10天中,其脑主序参量形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信息熵水平大幅度升高,信息离散趋势明显;2)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反映其机能状态良好。结论:1)刘禹高原训练后参加全国比赛的成绩下降,是赛前训练强度及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脑突触功能矩阵协同水平的重调,脑功能的状态结构水平发生变化,表现为信息熵离散,而信息熵或主序参量离散或右移,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2)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生理生化等监控指标仅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但是不能正确反映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02.
心肌肌钙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绮  邓树勋 《体育学刊》2006,13(6):51-55
心肌肌钙蛋白是反映心肌损伤的一项生物标志物。与其它生化标志物相比,心肌肌钙蛋白对微小心肌损伤有更高的敏感性,升高即表明存在心肌损伤。研究表明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人体内出现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现象。运用文献综述探讨心肌肌钙蛋白作为检测运动性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南北地区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测技术和多项式拟合法等方法,对华南、华北地区14所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比较,为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实验数据.实验数据表明,尽管两地高校体育课内容和形式各具特点,但生理负荷强度水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4.
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转导途径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绮  邓树勋 《体育科学》2006,26(8):53-58
心脏通过重塑结构和体积应对生理和病理等刺激所造成的不同生理负荷的需求,长期运动训练能促进发生心肌生理性肥大反应但机制仍未阐明。钙离子/钙调素依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心肌肥大反应过程。综述近年来关于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的信号通路参与心肌肥大调节的分子信号机制,探讨阻止心肌病理生理性肥大的信号传递机制,以期预防运动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使用AZN—Ⅱ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通过对男女耐力、力量运动员和正常对照组在静力和动力负荷前后血流动力流变学参数的测试,发现在心功能血管状况、血液本身状况和微循环诸方面的共同特点是:运动员优于正常人,男性优于女性,运动员各组之间亦有差异;但静力负荷后的ALT则是女性优于男性;安静时,女运动员的V、ALT较正常人为差;ETK静力负荷后男女呈相反变化;RTV动力负荷后男女对照组的降低均大于运动员,但并不伴随有Sv和Co的同步增长;静力和动力负荷对其它指标亦有各自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对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福州、苏州在职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未来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在校学习课程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香港和内地在职中学体育教师对未来体育教师能力培养及知识结构认识上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由于两地在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对能力及知识结构重要性的排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7.
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科教学改革的基础.以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例,探讨了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总体结构、资源建设规范、资源素材类型及内容、资源检索及应用方式等,可为体育教育其他学科的网络教学建设提供设计、开发和应用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8.
运动性心肌肥大的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玲  邓树勋 《体育科技》2001,22(1):37-41
运动性心肌肥大是运动训练中普遍出现的生理现象,其表现为心脏增大,心肌肥厚,心室壁增厚,心脏重量增加等现象.目前,对运动性心肌肥大属调节性、生理性肥大的认识渐趋一致,但其发生机制尚末完全阐明.根据文献报导,从血流动力学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致心肌肥大因子、遗传因素等对心肌肥大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前言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可以测得人体的最大吸氧量,并以此来评价人体的心肺功能。然而,对一些老年人或一些极少参加锻炼的人来说,就无法测得他们的最大吸氧量,因为他们达不到测最大吸氧量(vo_2 max)所需的极限练习强度。所以,有些研究试图在次极限强度下对Vo_2 max进行估计,但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也不可靠。比较而言,总效率(由Iamb定义,1984)的测定是一种较理想的解决办法,它可以为年老、体弱者在一般练习强度下身体状态的变化提供评价方法,它要求的强度低,而且  相似文献   
110.
肌纤维类型的研究是运动生理学近二十年来一项重要进展,给运动选材及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了一项重要生理科学依据。1962年,生理学家伯格斯特隆(Bergstrom)首创活体肌纤维检查术,研制成功肌肉活检外,使几百年来对动物肌纤维类型的研究开始应用于人体的研究,由于实验技术的突破,很快在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开展了对运动训练与肌纤维类型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一些优秀教练员,如美国著名游泳教练、生理学博士康西尔曼等把肌纤维类型理论应用到选材及训练中,取得明显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