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92篇
科学研究   9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51.
以咸阳市组建新兴纺织工业园,整合相关资源的战略举措为突破口,对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促进集群发展的若干建议,契合陕西从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转变的重要节点,助推陕西纺织产业的再次腾飞。  相似文献   
452.
简述了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的依据,计算标价,确定标价,及投标报价的策略.  相似文献   
453.
454.
移动学习凭借其碎片化、便捷化、大众化的特征成为当代成人学习者青睐的学习方式,但是移动学习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其原因值得商榷。本文以H大学成人学习者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移动学习面临的挑战,提出增强移动学习效果的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移动学习切实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455.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特点 高校物业作为文化类特种物业与一般意义上的物业在管理内容上,如维修维护、环境清洁、治安保卫、车辆管理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具有较为明显的群体特征差异 高校物业的服务对象多为知识分子,其中学生群体流动性较强,需求突出体现在校园及设施设备安全、生活学习区域的卫生保洁、宿舍基本设施维修、生活基础商业设施配套等方面;教职工群体相对稳定,需求突出体现在办公区域的卫生保洁、办公用房及设施设备维护、接待服务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456.
实现班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是衡量班组管理成败的标志。西安通号处新疆分公司工会围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组织开展的创建"自控型班组"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现场作业、成本费用的有效可控,使班组建设向着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分公司整体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45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了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评价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说、敢问、敢想、敢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458.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一个信息资源中心,学生通过图书馆获得了先进的、文明的、科学的文化知识。因此,图书馆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述校园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阐述,并进一步论述了图书馆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59.
旅游地复合系统开发运行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协同论出发,旅游地复合系统(简称TDCS)开发是一种针对复合系统内众多要素的综合协调、整体协调和动态长远的协调。本文在阐明TDCS协调开发概念的基础上,指出TDCS协调开发的动力要素主要由需求动力、收入推力、时间助力、产品引力、促销拉力和政府调控力组成,并论述其内在协调机制和整合协调,对于增强旅游地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发挥人的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0.
郭伟 《现代语文》2006,(5):61-62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郁葱抒情诗》曾获第三届鲁迅学奖,这是一件让人惊喜的事。早在2001年,我在《红岩》杂志上就读过他的长篇哲理诗《存在》,全诗充满了诗人智慧的沉思,有很浓烈的存在主义色彩,记得当时我有如电击般激动不已,深以为自己便是他唯一的知音。后来看到他获奖了,知道有那么多人推崇他,当然也很兴奋,不过大家谈的更多的是他的短诗,诚然,这些短诗自然流畅、诗意隽永,但我本人还是更欣赏他为数不多的长诗,他的《存在》。这里,我打算对他的这首诗作一番粗略的也许是相当不成熟的解读,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读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