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3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面对广大的合成双语学员,中国口译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实现语言进修和技能培训的契合,双语记忆表征研究为此提供了理论框架。从定义上追溯并列双语译员和合成双语译员的语言学起源,运用心理学"双语记忆表征模型"(如概念中介模型和修正层级模型)对两者的记忆表征进行探讨,文章得出:口译教学应依据不同类型双语者的记忆表征特点设计相应的语言进修和技能培训,促成他们向理想的译员记忆表征转化。  相似文献   
52.
本文认为建国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发生多次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缺乏相对稳定的制度平台。要想进一步推进高校领导体制持续、稳定、和谐发展,还必需从制度建设入手:一是完善基本教育制度平台;二是形成多元化的制度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53.
<正>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之需,也是学生成长之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有之,但近几年才以国家政策与文件的形式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数学理解、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不要做”“做到何种程度”的定位问题和“怎样做”的落实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文章阐述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强调在我国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并阐述了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55.
文中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矛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当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并进而探讨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57.
诗歌、树叶,手语、唱歌、脑筋急转弯,教室里、操场上,编辑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手牵手游戏……这是《学生天地》的编辑走进武威,在武南铁一小和天祝县旦马中学和同学们在校园里互动的情景。编辑和小读者面对面地交流、沟通,相互了解,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在教室里,随着双方的互动和沟通话题的聚焦,一本本杂志在同学们的手中翻开,大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本次《学生天地》进校园活动,涵盖城乡、辐射中小学,通过问卷调查、课堂互  相似文献   
58.
"大问题"是指文本研读过程中,经教师概括、提炼的,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它能切中要害,突出重点,求得集中、高效。大问题的设计可以让课堂焕发新的魅力。"认识比"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的内容,比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基础上引入的一  相似文献   
59.
陈雪梅 《知识窗》2010,(2X):52-54
关于青少年的各种悲剧愈演愈烈,这使我们沉痛地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漠视。文学就是人学,在现代大语文观下,语文即生活,活生生的人就是生活的主体,因此,重视生命对话,不仅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以人为本,实现个体生命的提升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60.
重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重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现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走进生活,发现物理——启发探究,学习物理——回归生活,理解物理——实践制作,应用物理"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