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奠定学生的体育基础与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奠定学生的体育基础与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这两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在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对这两个问题也不乏有许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认识和理论具有指导性意义。在现代教学论思想指导下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前,  相似文献   
22.
<正>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及社会体育都在各自领域中不断进步,成效显著。然而,对于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虽早有认识,但其整合实效尚待开发。中央7号文  相似文献   
23.
24.
随着竞技体育的深入发展 ,运动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呈现出目的性强、精确度高及整体优化基础上的个性化的科学化趋势。对于运动技术的研究和认识也越来越呈现出理论上的全面性、深入性及系统性的科学特征。对运动技术定义、结构、内容及作用的研究等 ,从不同层面上反映了理论探索的渐进与深入1 技术与运动技术技术是一种信息 ,是人类生产力专业性能的表征 ,是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的专业特征的标识。技术反映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直接运用知识、技能、工艺、手段、方法、规则等的能力。技术是人类实现其目的的一种手段 ,技术的价值 ,在本质上就是…  相似文献   
25.
在竞技运动中,对运动员行为动机进行控制的问题一直被运动训练学专家和教练员们所关注。运动员的不同动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从而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怎样通过对运动员动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从而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怎样通过对运动员动  相似文献   
26.
对近几年来我国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各层次比赛中的落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计,发现落地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没有明显地改进。1990年、1991年的全国体操冠军赛和锦标赛中自选动作的落地稳定性大都在20%左右。第25届世锦赛团体比赛,我国男队规定动作不稳率为53%,自选动作为66.6%,以我队43人次出现落地不稳的最低扣分限,仅此一项就失去4.3分,而亚军前民德队总分只比我队高出1.55分。在26届世锦赛上,我国男队自选动作不稳率为61.1%,女队为84.4%;而原苏联男队仅为18.5%,苏罗女队均为33.3%。多年以来,落地稳定性问题虽然受到重视,但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影响落地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肌肉耐力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体操比赛中一套动作,大都在25″~90″内完成,所  相似文献   
27.
本文运用方法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对运动训练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运动训练方法的七个特性:基础性、先进性、交织性、系统性、整体性、实效性和历史性,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28.
论时差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地理数理环境——时差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讨论了运动员在赴不同经度的地区时,由于地方区时的不同而导致人体内源性节律和外源性节律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在到达比赛地后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下降的原因。根据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对时差反应的适应规律,探讨了不同时差与不同运动项目对其适应过程的特点。这对运动员参加跨时区国际性体育比赛时采用提前到达适应或前期模拟适应的方法来克服时差反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交织现象。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使体育专业教学系统化,节约化,增加整体效应,深化体育专业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大学体育改革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大学体育在新时期发展中所存在的微观问题与宏观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突出健康第一,构建人文关怀,丰富校园生活,促进人格培养,发展体育交往"的对策思路,以使大学体育改革真正建立在人的培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