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7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什么是博客: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2.
大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把“人”字大写的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变革下,释放了国家的生产力和民间的能量。发生在体育界的变化是,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上,冠军运动员能领到几百元的奖金,而1984年恢复合法席位后我国参加的第一次奥运会比赛上,奥运冠军能领到1万元左右的奖金。八十年代后期有关部门建立了体育基金会,给予优秀运动员、伤残运动员一定的补助。  相似文献   
63.
改变2006     
马玉星 《新体育》2006,(8):32-33
  相似文献   
64.
马玉星 《新体育》2006,(11):5-5
李岩岩、王磊、骆晓娟、李娜、仲维萍和徐莉佳…… 如果你是个痴迷的体育爱好者.每天都要打开网页浏览体育新闻.请问你能说出这些人都是哪些项目的冠军吗?如果不能,也不必难为情.这也不是你的错。因为.在过去几周内.我们从浩若烟海的报纸堆里.只看到关于他们的一些点到为止的报道。想知道为什么?对不起.没有.最终解释权在报纸、电视台。  相似文献   
65.
30岁的码头     
马玉星 《新体育》2006,(10):4-4
这期杂志献给30岁。 献给37岁的舒马赫.36岁的阿加西、34岁的齐达内、35岁的基恩…… 对于生于70年代的人来说.塞纳、普拉蒂尼等人更多的只是用来口耳相传的神话.但阿加西等不仅是这些人为之心仪的偶像更是伴随一起长大的朋友。  相似文献   
66.
温故2005     
马玉星 《新体育》2005,(12):6-9
几乎还没有从燥热的天气里喘过气来,2005年的日历就已经被撕成了薄薄的几页。这不是一个属于体育的大年,要不是有十运会在后面撑着,体育可能就被百度上成百上千的“超女”“芙蓉”之类的关联词语给分割得支离破碎。这又是一个属于体育的年代,从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的马达轰鸣到孙英杰栽倒在B瓶上,欢笑、眼泪、尖叫、口水,让2005年变得异常清晰。但愿我们对于2005年体坛个性的“从一到十”的盘点,能击中记忆的要害。  相似文献   
67.
马玉星 《新体育》2006,(5):37-37
飞机降落在烟雨蒙蒙的厦门机场时,我就在想,这个GDP达到1000多亿,人口达到220万的现代化城市,为什么会选择用一场马拉松比赛来做它的名片呢?曝光率更高的足球、网球或者高尔夫、赛车等高端运动似乎更有利于积累其知名度。可素有“海上花园”美称的厦门却偏偏将马拉松当成了妙手偶得的宝贝,并乐此不疲地一“玩”就是四年。四年很短,短得让运动员还来不及刷新当初周春秀创造的赛会纪录;四年又很长,长得已经让更年轻的当地人想不起来他们为什么要养马拉松这样一个“儿子”。若干年后,你可能还会在厦门马拉松秩序册上看到历届比赛前三名成绩纪…  相似文献   
68.
【前言】3月12日是中超三年级开学的日子,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中国足球联赛如期而至,在未来的赛季里中超重新恢复升降级制度,并且联赛有了800万欧元的冠名,央视也有可能和上海文广卫视联手转播所有的比赛。尽管这么多关于中超的利好消息接踵而来,但球迷却表现得相当矜持。根据网易体育频道的调查,有50%的球迷发誓不看中超联赛,25%的人觉得看不看都无所谓,仅有1/4的观众仍对中超保留谨小慎微的幻想。球迷的冷漠很容易理解,中超的足球生意做到这个份上,一是因为旧帐欠得太多,再加上诸如假球、黑哨、打架等负面新闻的影响,没有公信力的比赛观众站…  相似文献   
69.
马玉星 《新体育》2009,(10):12-12
全运会年是省省体育局的头等太事,作为中国西部体育的排头兵,四川人一直以拼命顽强著称。而对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有她自己的一番认识。  相似文献   
70.
恩怨     
马玉星 《新体育》2009,(11):79-79
“李毅你丫真天津。” 看台第三排的一个男生突然在比赛间隙打出了这样一条横幅,顷刻间,周围的叫喊声和口哨声响成一片。男生看到他的创意受人重视,才得意洋洋的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