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胡德海先生一生以教师为职业,以教育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主要的学术事业。他的教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他的研究成就涉猎了教育学体系的构建、哲学研究、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等领域,其中渗透的学术品格和人格精神给予人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2.
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章从现代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现代教育整体功能观和现代化要求三个方面,探讨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3.
学生生活的时空与状况构成了学生的"此刻与此地",是学生生存于其中的日常生活场景,是学生主体存在方式的体现。在现实教育中,有限的时空限制了学生的存在方式,沉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权利,侵占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苦学"精神漠视了学生的身体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成为对学生身体进行规训的手段,由此,学生在教育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4.
25.
本文在探讨胡德海先生教育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胡德海先生对"什么是教育学"和"什么是教育"这两个根本的理论问题的整体把握,总结了胡德海先生对我国教育学术的主要贡献。本着对教育学理论的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胡德海先生在科学界定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构了教育学体系,论证并确立了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他根据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26.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更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27.
人是未特定化的存在。人在生物学上的匮乏性或未特定化之特点,构成了人的可塑性和可能性,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人的能力而言,以人的未特定化和人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可能性为基础,人的生命具有可塑性,也即可教育性(educability)。  相似文献   
28.
“特岗计划”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这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政策设计,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迅速补充了大量师资,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基于此,应该延伸“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招聘对象、招聘形式、招聘层次,以及延长期限、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效用,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9.
一、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首先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不停,领着学生练个不停,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还有些体育教师片面地认为,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主体性体育教学变成了“放羊课”,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确实“玩得很  相似文献   
3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基,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胡德海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基本特性及其价值意义的阐释,尤其是关于人生修养问题的研究,为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