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口号自提出以来,其现实意叉存在长期争论和质疑.研究揭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文内涵,为重新认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以推动新时期体育思想理论建设和发展.体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竞争形式的比赛,而体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又要以友谊、和谐为基础.  相似文献   
32.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在认真分析和把握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 ,提出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依据 ,预测了专业培养目标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过渡的必然趋势 ,突出强调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三大要点 ,即基础课程模块强调“厚基础” ,专业课程模块突出“专业特色” ,选修课程模块强调“宽口径”。  相似文献   
33.
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体育本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体育本质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而仍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当代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本质的内在联系入手,从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体育本质,以期为认识体育本质提供新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推动新时期体育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34.
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新时期体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长芬  陈琦 《体育学刊》2007,14(3):126-129
当代体育价值观从过热的“争金夺银”转向促进大众健康的全民健身,从“服务生产”到“关注生活”、“立足人的全面发展”,体育“追寻健康、幸福生活”的本质功能将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当代体育价值客体向整体协调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体育的教育功能、竞争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作为体育本质功能的具体形态,“合而不同”,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当代体育的社会价值趋于多元化,体育的经济功能将逐步发展成为显功能,体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将得到很好的体现,三者互依互动,产生整体的综合效用,以促进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5.
摘要:为了探讨家庭友好政策、个人应对风格(直接行动、建议寻求、积极思考、认知评价)在前因变量与工作-家庭冲突间的调节效应,以及上司支持、同事支持、家庭支持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后果变量间的调节效应。采用调查问卷对320名竞技运动教练员进行调查,对257份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线性层次回归分析表明:个体层面的个人应对风格(直接行动、建议寻求和认知评价)对家庭压力源和家庭→工作冲突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家庭层面的家庭支持对家庭→工作冲突和个人成就感维度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组织层面的家庭友好政策能调节前因变量与工作-家庭冲突间的关系:对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对家庭压力源和家庭→工作冲突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对家庭投入和家庭→工作冲突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上司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同事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和情感疏远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三方面对英国、加拿大、新加坡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基于我国当前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结合英加新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与我国的异同,在可借鉴相关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在构建时应注重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为主导,注意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细化;“对号入座”完善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推进小学与大学、中学与大学的有机衔接;落实“怎样培养体育教育人才”,建立体育免费生教育合作专线。旨在为我国体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7.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与混乱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整合理念为主线,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类比较法对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审视和思考,认为以培养初级教练员为本位,使教练员、运动员、专项教师等多元目标并存,是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整合的理性抉择;“初级专门人才”人才规格的定位是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的;培养身心全面发展、适应性强的“通才”,不仅是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的最高理念,而且也是整合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8.
在推进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创新青少年体育治理模式成为必然。采用文献综述法与逻辑分析法展开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整体性治理研究。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治理面临着身体活动时空分割化与政府垂直型管理体系之间的错位,身体活动社会组织多元化与管理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身体活动需求多样化与运行机制滞后化并存的困境。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阐述青少年身体活动整体性治理内涵,厘清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治的关系,并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治理手段等方面探讨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整体性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等方法,对“双减”政策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科逻辑、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双减”政策筑牢学校体育“全面育人”的学科归旨、深化学校体育“具身实践”的学科特质、确定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学科功能;在“双减”政策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受到应试化教育体制、制式化教学方式、单一化课程内容的影响,同时面临学科归旨偏移、学科特质畸化、学科功能受限的问题。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借助“双减”政策契机,在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体育引领诸育融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推进健康教育改革方式,助推学校体育实践回归学科归旨、阐扬学科特质、彰显学科功能,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全面育人价值、具身实践成效、健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