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9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教育   12141篇
科学研究   3794篇
各国文化   50篇
体育   1675篇
综合类   1236篇
文化理论   91篇
信息传播   27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759篇
  2014年   1063篇
  2013年   1338篇
  2012年   1591篇
  2011年   1744篇
  2010年   1566篇
  2009年   1427篇
  2008年   1367篇
  2007年   1508篇
  2006年   1468篇
  2005年   1228篇
  2004年   676篇
  2003年   685篇
  2002年   697篇
  2001年   624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6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运行方式,对体育的调整方式与管理模式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以市场为取向的体育改革,会出现多元化体育主体的自主交往,要求建立各种类型的体育市场,还应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这都必须以体育的法制化为条件。为此需要以转变思想观念、建构法规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等方面入手,建立与市场经济有机契合的体育法制系统。  相似文献   
92.
[目的/意义]信息茧房现象的存在,对用户使用移动知识服务具有一定影响,不利于用户对知识的学习与汲取。为探究信息茧房对用户使用移动知识服务的影响,以高校师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茧房效应下影响移动知识服务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突破信息茧房、完善现有移动知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信息茧房的主要成因为研究变量,构建信息茧房效应下用户使用移动知识服务的影响因素初始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对初始模型进行分析检验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特质(如心理动因和个人素养)、服务平台(如算法推荐技术)、信息内容(如内容权威性和有用性)和移动环境这4个方面均对用户使用移动知识服务产生影响。其中,用户特质对移动知识服务使用的影响最大;服务平台对移动知识服务使用也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信息内容与移动环境也对移动知识服务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3.
[目的/意义]研究提出学科服务3.0模式,为科学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团队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模型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面向科学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新范式新形势,分析学科馆员代际演进趋势,从"创新组织方式" "提高能力素质" "转变工作方式" "拓展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层次" "完善目标追求" 6个维度设计新型组织服务模式,建立"矩阵式+网状式"学科服务团队"双协同"协作体系,创新组织方式,按照"能力专业化""工作精准化"提高能力素质,根据"团队协同化" "过程嵌入化" "合作有温度""品牌高价值"转变工作方式,围绕"四重对象"、沿着科技创新产业链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支撑科技管理与决策。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学科服务3.0模式在当前科学大数据环境发展下,能有效提升学科服务建设效果,为学科用户提供更好的研究服务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94.
杜瑀峤 《档案与建设》2022,(2):26-30,54
在“社会”基础上衍生而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学界对档案管理社会化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述。通过多学科文献调研,文章发现现有的社会化理论可以分为建构取向和解构取向,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社会化理论分析框架。将其运用至档案管理领域,从而归纳出建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和解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并且在两种取向下分析出四个象限可能,以期系统全面地描绘档案管理社会化图景。  相似文献   
95.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读者需求升级,图书馆传统的业务集成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ILS)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要求。因此,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又称图书馆服务平台,Library Service Platform,LSP)的研究和实践,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从自身需求出发,逐步开展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研究和探索。从2018年起与国内新一代服务平台服务商一起合作建设,历时两年多于2020年11月正式上线为全校读者提供服务。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结合自身情况部署了LSP纸电一体化的馆藏管理和读者服务,并提供了更多维度的统计和分析服务,有效地提高了读者文献服务质量和图书馆文献管理水平。同时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思考,可为准备开展LSP建设的图书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6.
科学传播概念的提出与公众理解科学有着密切关系。在媒体融合时代,科学传播具有双重效应,既可以通过融媒体手段提高公众对科学议题的关注度,又能帮助公众直接参与到并感知关于科学传播更广泛的议题。但媒体融合时代科学传播面临着三种困境,即传播者缺乏融合思维与科学专业知识,科学传播内容建设较为落后,科学传播模态中技术应用不足。基于此,本文不仅剖析清楚了我国科学传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科学传播的未来发展路径:科学传播者需要具备融合思维,提升科学专业知识素养与叙事技巧。遵循媒体融合传播规律,孵化高质量的内容精品,直击受众。丰富传播技术的应用,打造共生“嵌套系统”,顺应新技术发展潮流,强化科学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97.
98.
99.
目的:探讨不同助跑步数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跃距离、踏跳时间、踏跳指数、身体前旋角速度等踏跳动作运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募集12名男子跳远运动员,采取不同助跑步数 (6—16步) 完成踏跳动作,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助跑与踏跳时身体重心速度,并计算出相应参数。结果:①随着助跑步数的增加,跳跃距离增加,踏跳时间缩短;②长助跑 (12—16步)与短助跑 (6—10步)跳跃距离比与助跑速度比之间未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p>0.05),而与踏跳时间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③相比于短助跑,长助跑踏跳指数显著减小,踏跳时垂直速度相当,水平速度损失量也显著大于短助跑 (p<0.05);④ 踏跳时间比与踏跳角度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 0.05),而与平均前旋角速度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⑤长距离助跑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量与身体平均前旋角速度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下肢蹬伸速度与踏跳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0.05)。结论:在6—16步范围内,随助跑步数增加,助跑速度增加,但与跳跃距离增加未存在相关关系;在进行长距离助跑时,缩短踏跳时间,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同时提高垂直速度,能够有效提高跳跃距离;在踏跳过程中减小身体前旋的角度可以有效缩短踏跳用时,提高下肢蹬伸速度可获得较大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100.
“个体人”转为“公共人”是当代社会提升大学生公共精神的一个重要命题。法国思想家列维斯纳的他者性理论为阐释这一命题提供了新视角。当下大学生公共精神陷入一系列危机:对公共生活缺乏理性认知和批判精神、缺乏公共关怀、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的公共理念、参与公共生活的形式化。以他者性理论作为反思和重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切入点,建构“我”与“他者”非对称伦理关系,树立正确义利观;培养他者意识,学会关心他者;扩大公共参与,学会倾听和回应他者;完善公共教育,提升公共精神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