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0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分析人板间力作用的特点,确定了积极蹬伸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分别对10名优秀运动员同一动作和王天凌的不同难度动作的积极蹬伸时机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提出了高效率的积极蹬伸的运动条件和运动员最佳积极蹬伸时机的决定因素。同时分别得到了一般优秀运动员和王天凌个人积极蹬伸时机的具体运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试析运动技术分析中统计学的应用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运动技术分析的特点与实例,分析了统计学应用的误区,包括:①没有预先确定显著性水平;②样本含量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③没有判断总体的概率分布情况;④没有正确理解显著性差异的概念;⑤没有正确区分单、双侧检验;⑥缺乏与有关学科的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纵跳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运用文献分析与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纵跳理论研究中的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纵跳动作时相划分的原则与方法、动作协调性的表现形式、能量转化的机制以及影响纵跳效果的各种生物力学因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对普通人群几种不同形式纵跳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纵跳的测试,比较其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许多动力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缓冲技术环节方面,普通人群摆臂技术明显不足,而对缓冲幅度要求与运动员差异无显著性;蹬伸技术环节方面,普通人群由于快肌成分相对不发达,爆发力差而蹬伸无力;在各种纵跳形式下,实际高度与按冲量计算的高度差异无显著性,而与按腾空时间计算的高度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红外光点运动测试系统对射箭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Qualisys红外光点测试系统对北京射箭队运动员的射箭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一方面探讨应用这一测试设备对射箭技术进行分析与诊断的可行性与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对北京射箭队运动员的射箭技术进行分析与诊断,提出技术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射箭实时反馈系统在实际训练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改装过的射箭实时反馈系统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通过对"八一"队五名健将级运动员瞄准时尾迹的长度、尾迹的上下、左右的晃动,击发前不同时刻的瞄准轨迹的上下、左右晃动,上靶方向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最直观、最简单和最快的速度对运动员现场进行反馈.这些指标和参数不但可以衡量每一只箭的好坏,而且可以作为队员个人的纵向比较和队员之间的横向比较资料,为射箭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体育科研中统计学概念应用的若干误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学贞  李世明 《体育科学》2002,22(2):117-119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及分析讨论法,从经审的38篇论文中总结出14类经常犯的概念错误。指出错误的性质,找出其的根源,并举例说明应如何正确应用这些统计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撑竿跳高是田径项目中技术较复杂、难度较高的项目之一,和其它跳跃项目不同,撑竿跳高是带器械性质的跳跃运动.对我国七名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1999年上海举行的全国田径赛中的插穴起跳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实验中采用一台NATIONAL-M9500常速摄像机进行实地平面多点扫描拍摄,应用爱捷人体运动解析系统进行解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了运动员在插穴起跳阶段的一些动作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太极拳运动对人体脊柱的影响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Qualisys红外光测量方法对吴式、杨式、陈式太极拳的演练过程进行拍摄分析,比较各种类型太极拳运动对脊柱的影响,对脊柱弯曲情况进行曲线拟和;并比较出不同类型太极拳运动头、膝、髋等部位的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对三名最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进行动作分析,讨论其技术的合理性及特点。研究方法:横向与纵向结合的扫描摄影法。主要结果与结论:(1)蔡维燕采用先起跳后插穴的技术,其他二人采用先插穴后起跳的技术;(2)蔡起跳时躯干较垂直,其他二人后倾;(3)蔡的展体效果较好;(4)三人在推竿后没有进一步腾空。建议:最好使用同时插穴起跳的技术,起跳时保持躯干正直,并应加强上肢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