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庭坚诗歌被人们视为宋诗的代表,这是因为黄诗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唐诗的新变化.这些新变,人们多着眼于他的诗歌作法上,诸如章法的散文化、句法的拗峭和字法的以故为新等等。的确,这都是诗人对宋诗所做出的贡献。但是,诗是形象的艺术,形象是诗的灵魂,为了对黄诗做出全面的评价,我们有必要对黄诗的形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教材改革是一个探索过程,其后发效应是需要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得到验证的;而教师的主动参与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下面,我们几位来自实验区的教师,以互动交流的形式,从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就品德与生活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情  相似文献   
14.
孙民 《湖北教育》2006,(3):39-40
在新课程中.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不是一味地在学生头脑中复制教材上的一切,而是通过与教科书平等对话,以求得专业支持。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通过与教材对话,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创意,提高“用教材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点再聚焦:正是由于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具有创造性与先进性,所以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保持了原课程标准总体结构和基本框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使得表述更加清晰、严谨。既保持了课程发展的延续和稳定,又使课程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17.
自2002年新课程“品德与社会”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师就在提倡课程回归生活的新观念下,在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真实的、具体的儿童生活世界的碰撞中,尝试着、探索着。根据对教师教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认为,目前教师在理念上基本能理解教育与  相似文献   
18.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求真精神、创新精神,突出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材改革是一个探索过程,其后发效应是需要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得到验证的;而教师的主动参与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下面,我们几位来自实验区的教师,以互动交流的形式,从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就品德与生活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孙民 《云南教育》2008,(12):8-9
诗人胸怀报国之志,奔赴边塞,慷慨请战,不意受贬,于是登台放歌。众谓: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的悲歌。确然,同类作品中,此歌堪称旷世之作。然而,诗人自渭“独怆然”,岂非表明已之“不遇”,非如他人仅为“怀才”,而是另有悲因。那么,他独悲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