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杜甫诗歌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能从日常小事中表现重大的主题。他写的《江南逢李龟年》就有这一特点。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大历五年(770)的四月间,诗人已是59岁了。人老思乡,杜甫经过十余年战乱的飘泊,从蜀地出发,取道长江,返回故乡洛阳。可是船行到潭州(今长沙),因军阀混战  相似文献   
32.
回“家”     
山东淄博的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传统节日中的‘家’"一课时,产生了困惑:"家"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但他们对家庭的认识与了解局限于自发的原始朴素感情层面。如何实现意义提升,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甚至传承家国情怀,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困惑...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以减少实践探索中的盲目和浮躁。所幸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学前教育的理论建设中进行着艰苦的努力,刘晓东博士便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正是他在理论建设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新颖独到的理论见解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国的学前教育长期只见“教育”而不见“儿童”的现实中,刘博士以一个理论工作者的理性和热情“喊出了一些声音”:教育要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些声音构成了刘博士近年来众多著述中鲜明的主题。尤为可贵的是,刘博士不仅…  相似文献   
34.
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是人们争议较大的。因为苏轼对韩愈既有很高的赞誉,又有很尖锐的批评。本文探讨了苏轼对韩愈在为人、为文、为学等方面的评价,并进而审视了苏轼的儒学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和地方将会得到更多的课程决策权。为此,本刊拟就幼儿教育阶段的园本课程的相关问题组织一些讨论。当前众多幼儿园都热衷于开发园本课程,一些幼儿园甚至出资出版系列的园本课程教学用书。这对于幼儿园是否适宜?怎样合理适度地开发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36.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关注学生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37.
《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一首有名的小词.词中在笑言醉态的背后,透露出作者一种幽愤的情绪.这种孤愤从何而来,遍查史料,笔者认为,小词抒写的并不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总体感受,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而作.有关"古人书"的事儿正是填写这首小词的缘起.  相似文献   
3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39.
由于长期适应应试化教育的惯性思维影响,造成高中物理教学不能够与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相吻合.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把重心从物理知识的灌输转向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意识.这就要求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的各种现象,遇到问题时应该认真分析,合作探究,在具体实践深化对物理知识的深刻感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研究方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0.
谢谢你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