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了中国选择奥林匹克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背景下的体育,作为强国强种、救亡图存和民族现代化的载体而融入到历史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体力价值观、民族体育价值观两个阶段,并由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奥运争光计划"的产生与选择奠定了民族心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国际交往和圆世纪梦想的需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再次选择了奥林匹克.中国选择奥林匹克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一边倒"时期新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局势,阐述了建国初期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一边倒"战略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一边倒"时期的体育国际发展战略的目标与任务、战略措施与实施,并对战略的实施进行了评估,总结了对新时期中国体育国际发展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外交政策从"先驱后进"到"奥运模式"的演变过程,论述了"先驱后进"方针的确立和新兴力量运动会以及参加第7届亚运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阐述了奥运模式产生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体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心迹,讨论了中国体育外交选择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夏季奥运项目非均衡发展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夏季奥运项目上存在着非均衡发展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具体包括:历史成因——中国近现代史社会背景下民族心理选择的必然结果;政治成因——提高国际声望与地位,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话语权,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结果;经济成因——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举国体制选择的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市场规律选择的结果;人类学成因——中国的人种对运动项目选择的结果。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积极作用: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佳利用和保护,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实际的成效;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非优势项目提供了发展和成功的经验。消极作用:限制了非优势项目的发展;造成了单一利益主体的格局;易造成运动员的非正常流动。  相似文献   
15.
提升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有利于维护中国文化安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国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和提升体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下,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的提升面临4个方面的现实困境:西方体育文化霸权不断强化,挤占中华体育文化发展空间;中外体育文化差异制造认知鸿沟,形成文化折扣;中华体育文化“自塑”言不达意,产生理解偏差;国际传播方式创新不足,缺乏持续影响。本文从共情传播的视角厘清共情传播的作用机理,进而创新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打造中华体育文化的共情场景,优化中华体育文化的“自塑”效果,强化中华体育文化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育统筹协调能力是体育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进一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需要对体育统筹协调能力有清晰认识。在体育全球治理视域下对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对我国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现状进行审视。研究认为,体育统筹协调能力包含体育统筹规划能力和体育协调合作能力。我国体育统筹规划能力存在体育全球治理目标表达不清晰、体育全球治理资源配置不合理、体育全球治理目标执行能力不足等问题;体育协调合作能力存在与国际共同利益群体凝聚力不足、在国际体育组织影响力较低以及国内多元治理主体与资源协调不畅等问题。据此,提出我国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具体提升策略:明确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目标,倡导文化多元共享理念;借助“一带一路”积累国际体育资源,优化国内资源配置;积极参与体育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完善监督机制;搭建多边平台加强沟通合作;培养和输送国际体育组织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设立专职体育协调部门或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建设体育强国的认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顺利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首先要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这是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包括:建设体育强国的必要性;体育强国的主要内容和指标;历史地看待"举国体制";正确地认识"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思想纲领,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义和团运动与日俄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武术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由于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转型,武术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竞技价值被重构,促进了武术的蓬勃发展;传统武术在同西方体育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内容体系和教授方法出现科学化转向;组织传播方式的发展使武术的传承呈现出社会化转向;武术的技击性在同西方体育竞争精神相结合的过程中出现竞技化转向.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始末——熊斗寅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熊斗寅先生192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5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经济系,长期从事国际联络、体育信息收集、科研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奥林匹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委。曾任中国科协研究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体坛中存在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主流体育文化地区与非主流体育文化地区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并从国家文化外交战略的高度,就中国竞技体育在消除国际竞技体育不均衡发展现象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