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1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一、广固城被刘裕“夷其城隍”说质疑始建于西晋永嘉五年(311年)的广固城,是继临淄衰败后崛起在齐鲁大地上的又一核心城市.山于十六国时期的南燕(398~410年)皇朝曾定鼎此城,从而使其一跃成为山东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座帝都.关于这座名城的最终结局,《魏书·岛夷·刘裕传》载:公元410年,东晋大将刘裕攻陷广同城,斩杀南燕“王公以下三千人,纳四万余、马二千匹,夷其城隍.”白纸黑字,明文昭示广固城遭到了毁灭性的夷平.对于这一记载,《资治通鉴·晋纪》沿录不疑;《光绪益都县图志·古迹志(上)》在述及该城无存原因时,更称“其城为裕所夷,故无基址可寻.”似乎广固城真的是被刘裕彻底夷平了.笔者透过以下零星资料显示出来的信息,对此定论持异议.  相似文献   
52.
<正>3.建城定都的地理条件广固城所处的今青州市区西郊,川原秀丽,卉物滋阜,据已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证明,早在五、六千年以前,人类就在此定居生活,繁衍生息.自西晋末年,青州刺史曹嶷建城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许多割据山东者,无不对此倾心瞩目,将这里作为称雄一方的理想之乡.我国历史上的南燕王朝,定鼎于此、决非偶然.中国古代城市、都城的建置,不仅需要地区自然生态适宜于居住生息的环境,而且作为一代王朝的腹心地区和统治中心,还必须考虑地理上的安全.《通志·都邑序》载:“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以为固”.  相似文献   
53.
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介绍了地方院校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具体做法,主要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毕业论文的指导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专业特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4.
论数学课题探究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课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课题,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独立、自主地解决数学问题,培养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它具有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其内容主要有数学基本概念和规律、数学中的综合问题、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以及科学前沿中的数学问题等。数学课题探究教学包括教师示范指导和诱导、学生探究、师生共探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55.
李森 《辽宁教育》2006,(7):47-47
我在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为学生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既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为此,我十分注重以下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6.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57.
关于教学动力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学动力分类的探讨李森一、教学动力分类的几种尝试目前,教育教学理论界对教学动力的分类尚未达成一个比较公认的分类体系,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所遵循的分类原则和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总括起来,教学动力的分类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种尝试。1.以来源为标准把教学动力...  相似文献   
58.
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森 《教育研究》2005,26(10):55-60,79
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研究中,对构建真实的课堂,而不是一个经过筛选的虚假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等组成,与自然生态相比,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的课堂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发挥着滋养、环境参照、动力促进和制度规范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9.
李森 《武当》2023,(1):68-70
“课程思政”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逐渐养成良好品格极为重要,且通过“课程思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尤其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其基于目前“大思政”的背景之下,武术课程必须从课程设计、教师政治素养等多方面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学校武术教学的有机融合。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立足于“课程思政”视角之下,针对将其融入学校武术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网络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社会互联网高速发展,数据表明近三年间中国网民年均增速高达58.2%,网络已成为当今受众群体最大的媒介。面对传媒信息的泛化,如何架构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引导受众科学地、理性地运用媒介,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研究了发达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思考、论证了如何构建网络生态平衡系统,并提出了三层九环媒介素养教育中国模式的参考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