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人-器械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力学关系为后期优化踏板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LifeMoD中建立19个环节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和助跳板,并展开助跳板力学特性的仿真研究。结果:踏跳过程中体操运动员受到的踏板反作用力峰值随着助跳板弹簧的刚度、阻尼以及板面体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板面体阻尼的增加而减小;增加助跳板弹簧的刚度能有效地提高体操运动员踏板后的垂直起跳速度,而改变助跳板弹簧的阻尼以及板面体的刚度和阻尼则影响不明显;增加助跳板面体的阻尼虽能减小踏板反作用力的峰值,但其负载率也明显增大。建议在满足人体肌骨系统能够承载的生理范围内,适当地增加助跳板的刚度有助于完成更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2.
本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几种教学设计理论——泛能教学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ming)、贯一教学设计(Grounded design for design)、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和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从若干个维度,如理论依据、核心思想、使用范围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希望能对当前实际的教学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堂中师生角色和沟通方式的变化,人机互动和人人互动对学生的多元发展大有裨益,本文探索了网络教学平台中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堂中师生角色和沟通方式的变化,人机互动和人人互动对学生的多元发展大有裨益,本文探索了网络教学平台中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认知计算领域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献,对认知计算的热点研究领域做了分析,对其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构建了基于多MACDE环的网络安全态势认知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操日常训练和比赛中重复的落地/下法动作,致使运动员承受高频落地冲击负荷,增加了骨骼肌肉系统损伤风险。因此,亟需对落地冲击负荷机制研究进行梳理。传统对落地冲击负荷机制的实验研究备受青睐,但实验研究的控制方法及离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体操落地冲击负荷机制的深入理解,人体运动计算机仿真方法提高了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理解。随着落地冲击负荷机制的理论研究的深入,实验研究获得的数据可以供理论研究使用,对冲击负荷机制的研究正在整合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的数据,使得离体研究的局限性逐步降低。本研究对近年来体操落地冲击负荷机制的两种常用方法-实验研究和建模仿真研究进行综述,加深对冲击负荷机制的理解,为选择合适的生物力学方法研究体操落地冲击负荷与损伤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竞技体操运动损伤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ADAMS.LifeMoD人体落地动作的动力学仿真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体运动仿真软件LifeMoD建立人体个性化的三维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19个环节和50个自由度.对受试者的落地过程进行动作捕捉、运动学解析、动力学仿真,并完成仿真结果与三维测力台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可以用来研究人体落地冲击过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刚体模型的仿真精度,探讨不同刚体模型的体操落地冲击动力学差异。方法:创建19(模型1)、16(模型2)、14(模型3)、13(模型4)、12(模型5)环节的人体多刚体模型和体操落地垫模型,进行自由操落地动力学仿真。结果:除模型4外,其余模型仿真获取的膝关节角度曲线与运动学解析结果非常接近。综合对比髋、膝、踝关节角度、GRF及到达时间,模型3最适用于重现自由操落地实际运动表现。右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从模型1到模型5依次降低,模型1最大(281 N·m);屈肌力矩峰值从模型1到模型5依次增大,模型5最大(48 N·m)。结论:模型3仿真精度最高,完全可以重现实际运动学表现。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伸肌、屈肌力矩峰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