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1.
漫话枪缨     
当动员舞动手中的大枪,做抡、劈、盖、拦、拿、扎等枪法时,我们便可看见一束红缨似一团乱窜的火苗,令人眼花缭乱。枪似游龙,红缨似火,煞是好看。那么,人们不禁要想:枪缨到底有什么用呢?难道它仅仅是一种装饰吗?  相似文献   
12.
盾牌     
秦朝末年,英雄辈出。上至豪情盖天的西楚霸王项羽,下至铁骨铮铮的刘邦卫士樊哙,无不可称豪杰,而盾牌又为这些豪杰们增添了不少 色彩。《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写的是鸿门宴上刘邦危,“哙(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傲然而立,慷慨陈辞,连项羽也不禁赞叹“真壮士也”,并赐以酒肉,惺惺相惜,英雄之气跃然纸上。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盾牌已 成为当时作战时的标准佩制。其实,盾的形成应该从原始人狩猎时的防护器械开始,从人类有了战争便已经存在。后来逐渐演变成长方形、圆形,步兵用的叫步盾,兵车上用的叫子盾,骑…  相似文献   
13.
“判官笔”     
俗称“状元笔”。准确地讲,判官笔并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正史中也少有以判官笔打穴这一门功夫的记载。然而唐人传奇小说中常有某人能施异术,令人几个时辰内无法动弹的描述。这应该是对点穴功夫的最早记载。特别是现代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大多会点穴、解穴,使用判官笔者更是此道的高手。  相似文献   
14.
武术的攻防,是武术运动的核心。人们在操练或实战中运用武术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做着各种攻守动作,徒手格斗是这样,器械对练也是如此。在武术运动中,“攻”和“守”一直是互相对立而又不可分割的。重视进攻往往要舍弃一部分防守,而偏重防守又往往会缺乏攻击力。所以,攻守兼备。守中有攻、一直是古人制作兵器时追求的方向,三节棍恰是这样一种攻守统一的兵器。 三节棍是在一节短棍的两端用铁环与另两节短棍相连,三节短棍长度相同,三节棍总长等于习武者直立、直臂上举至手指尖的长度。 三节棍防守时可伸可缩,左、中、右三面固若金…  相似文献   
15.
唐宋蹴鞠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时期是蹴鞠运动发展高峰阶段.在唐宋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蹴鞠的踢球方法及竞赛规则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法,从场地与器材、参赛人数及踢球方法、服装、观众几个方面对唐宋时期蹴鞠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