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当今世界,大国角力不仅围绕经济、科技、军事等传统硬实力展开,围绕话语权展开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现象。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是我们向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更响亮的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路径。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增强话语自信,把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紧扣时代主题,总结形成准确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立场、中国现状的对外表达方式;体现中国价值,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标识成为对外话语体系的底色;融通中外,做到学贯中西、兼收并蓄,使中外话语体系更好地相融相通;强化创新意识,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观察中国、理解世界,从而使中国话语体系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2.
电子显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已普及使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应用现状出发,阐述了最近发展的电子显微技术如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新的电子显微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43.
蒋建国 《现代传播》2015,37(2):69-73
在网络社会,网络与网民之间已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在网络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网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会导致主体与客体的倒置,身体与心灵的分裂,形成严重的上网焦虑症。此类焦虑又进一步强化了网络迷恋,形成了网络导向型生活方式。网络消费主义对人文与哲学精神的排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时代问题,并由此导致网民的价值迷乱和精神缺失。  相似文献   
44.
45.
20世纪初期,广州报刊广告业展现了商业文化的兴盛之势。各类商品广告以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为受众提供了购物诱惑和消费想象,并推动着都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6.
维新之后,报刊作为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要载体,颇受读书人的关注。但是,在"过渡社会"中,读书人对报刊阅读的态度和观念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与新式知识分子不一样,乡绅们在接触报刊的过程中,对社会改革与革命思想言论颇为抵制,并对旧制度有着深刻的依恋和认同。文章以张棡、皮锡瑞、刘大鹏三位乡绅为例,探讨他们在维新之后的读报活动,以及他们观念世界的复杂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4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报刊发行工作,强调各级党委在推广报刊发行中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广大党员积极订阅党报。为了推动根据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各级党组织广泛设立列宁室、俱乐部、夜校、识字班、读报会、读报组等组织,制定报刊发行与阅读规则,大力开展集体读报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政治文化水平,促进乡村群众运动和革命活动的开展。使红色报刊能够深入乡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体现了其宣传鼓动与文化教育作用。从发行、公共阅读与私人阅读结合的角度看,中共报刊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网络,实现了全党办报与群众读报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8.
最近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口号 ,是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 ,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策划布局的又一重大治国方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延续 ,为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前进的征途中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特别是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德治思想的历史考察以德治国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源。儒家先贤很早就注意到“德治”的重要性 ,先秦儒家站在治国安民的立场上 ,把“为政以德”作为以德治国的中心思想。“为政以德”这一命题 ,首先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指出 :…  相似文献   
4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占主导地位,可以说语言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要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熟悉并了解其产生和使用的文化背景,正如Andrson(1997)所指出的:“也许最终人们会发现,许多阅读理解障碍的根源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而不在于语言技能的不足。换言之,许多年轻读者也许不具备理解文段所需的背景知识,或则,他们也许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但不知怎样运用。”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和运用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本文将就文化背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0.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进行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探讨了引发剂的用量、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m(BPO)/m(MMA)为0.3%;-N聚水浴温度为90℃,预聚时间为1.5h;烘箱中聚合前期温度为45%,24h后升温至90℃再聚合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