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一、问题的提出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对我们最严重的挑战是如何加速人才培养的问题,迫切要求实现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化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即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智能的轨道上来。为克服17世纪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导的班级授课制的弊病(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其自学能力),20世纪初,美国一些教育家组织了教育实验;1954年,心理学家斯金  相似文献   
32.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于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实体化建设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战略决策 ,是实现其宏伟工程的组织基础。本文用层次分析法 (AHP)即用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思维方法 ,以经济较发达的广东地区为对象 ,研究全民健身的载体───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对策构架建议 ,社会体育组织实体化建设的科学决策 ,全民健身系统工程的管理特点 ,进而完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综述了20世纪80—90年代广东地区学校体育学科进入稳健发展阶段的特征。首先拉开序幕的是1983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然后是本学科实践基础的系统化。人才培养首次进入高档次,宣传真义体育的刊物独树一帜.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相关学科欣欣向荣。学校体育研究制度化,本学科研究推向境内外地区。  相似文献   
34.
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地方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共33人,参加了于1999年11月10日-11日在广州伟伦体育运动学校召开的本年度全国地方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会议。会议第一天在东道主广州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邓树勋教授致欢迎词并汇报广州体育科学学会的情况后,本次会议主持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傅翠美副秘书长作了重要讲话。她强调指出,党的十五大文件对民间团体、中介组织地位的确定,以及新修订的社团管理条例对社团法律地位的确立,为搞好体育学会工作提供了可贵机遇和有利条件。她还对今后学会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接着,河北省、北京市、…  相似文献   
35.
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文化的核心,是支配人们参与体育的精神支柱。为探索我国粤港澳台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现状,我们于1996年对广东1210名、香港2002名、澳门177名、台湾1412名,共4801名中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一、4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  相似文献   
3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首先形成的主静派和主动派养生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呈现的对立,对中国以及亚洲不少国家的近代和现代体育产生深远影响。主静派在体育领域的价值取向,以节能、保健、长寿为主。该派以中国传统气功为代表的以静养生、降低代谢率、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方法,流传数千年。主动派从开始起,并成为一贯的价值取向就是以强壮性健身观为主,以实用观为辅。两者进入现代社会后,仍在体育领域中保存着至今不衰的多种价值取向。运用新陈代谢等三项现代体育科学理论来探讨两者的理论体系及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7.
两千多年来,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体育方面,历代反动统治集团的顽固派为了维持反动统治,阻止历史前进,都反对和阻挠民间体育活动,把法家对我国古代体育的进步作用一笔抹煞,将孔老二捧为体育的“创始人”,使儒家“主静”的静养法搪塞了古代体坛。因此,形成重文轻武、轻视体力活动的积习,它至今仍是我们执行毛主席革命体育路线的大障碍。为了彻底肃清一切腐朽的意识形态,挖掉修正主义体育路线的老根,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38.
一、重建《体育原理》的必要性《体育原理》课程曾是欧美和日本等国于廿世纪二、三十年代独立开设的体育专业科目。我国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也曾开设此课。我国体育理论界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开辟了体育原理的研究领域,把当时体育发达国家的体育思想与理论观点作了译介和引进(例如译介美国体育权威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士Williams博士所著的《体育原理》对旧中国体育理论界有相当的影响)。早于三十年代前,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教授方万邦著有《体育原理》,前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吴蕴瑞与袁敦礼等著有《体育原理》;四十年代金兆均、王学政各自编有《体育概论》。这些都有必要学习继承、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39.
四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基本结构由“健身、娱乐、群体协调、调节心理、竞争向上、交际、培养意志、健美、益智、健身投资”等十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健身价值观成为体育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和龙头。对四地区的学校体育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综合比较研究。提出的学校体育发展战略总目标为:培养身心健全的,掌握健身技能,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周世纪的社会人才,以及培养部分有运动潜能的学生成为一流的体育后备人才。提出发展四地区学校体育的对策建议:()把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各地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  相似文献   
40.
<正> 苏联《学校体育》杂志1983年第7期公布了“普通中小学四至十年级体育教学大纲”。这是继七十年代中期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之后,又一新编的教学大纲。该大纲中苏联教育科学院儿童少年生理科研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修改后而制定的。现已经苏联教育部和体育运动委员会批准颁发。新大纲在“说明部分”中明确指出:本大纲是以“准备劳动和保卫苏联”命名的全苏体育制度的要求为基础的,它必须解决下列相互联系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