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体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光荣的系统工程,体育强国建设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应该立足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理念,把握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体育发展现状、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等。研究认为:1、政府角色的边界在于平衡好国家体育利益"维护者"和公共体育"服务者"的角色关系,平衡好体育发展"管理者"和体育市场"经营者"的角色关系。2、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者"、体育综合实力"建设者"、体育发展结构"协调者"、体育发展方式"改革者"、国际体育话语权"缔造者"是其主要角色所在。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的调查研究,从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三个维度考察了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的情况。研究表明:(1)体育文化环境的态势总体表现正向,其中制度文化环境相对领先,物质和精神文化环境相对落后;(2)在物质文化环境维度,体育物质的质性相对落后于体育物质的文化意蕴;(3)在制度文化环境维度,体育制度的执行力相对落后于体育制度的合理性;(4)在精神文化环境维度,体育精神文化传播的有序性相对落后于体育精神文化传播的效力。  相似文献   
23.
为厘清认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逻辑起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育的定义、多元发展形态进行了审视,并据此提出了转 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路。研究认为,竞技体育是以专项体能或技能较量为载体的人文活动,它的发展形态多元,组织与参与形式多样,它 的目标人群是大众,而不仅仅是高水平运动员,它的参与目的不仅是为了争夺比赛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和竞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奥 林匹克运动和职业体育是现代竞技体育的2种本源发展形态,各国在对奥林匹克运动和职业体育的发展实践中又衍生出了多种发展形态。西方发 达国家通过学校和俱乐部实现了竞技体育不同发展形态间的有效衔接,我国的专业体育和代表队体育则让大众竞技体育与其他形态产生了脱离, 我国小众竞技的观念和做法让高水平竞技和职业体育只能建立在小众基础之上。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需要区分奥林匹克运动和职业体育2种发 展形态的核心价值诉求,调整发展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改革组织形式,推进专业体育逐步转向业余体育,提升学校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发 展水平,促进其与大众竞技体育、高水平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24.
对日本足球转型发展的历史脉络、动力机制及其战略价值进行研究。基于日本政治、社会及足球发展演变规律特征,认为日本足球转型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军国民教育主导下以校园为依托的足球发展阶段(二战前);2)奥运战略导向下以企业为依托的足球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3)国际化导向下以职业俱乐部为依托的足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基于日本足球转型发展的动力特征,研究认为,日本足球转型发展得益于文化建设、体制转型、战略支撑、人才锻造4个层面的动力助推。日本足球转型发展在经济、教育和政治等层面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具体表现为:1)满足国家经济振兴诉求,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满足国家教育发展诉求,强化青少年身心健康基础;3)满足国家政治强大诉求,塑造世界一流强国形象。日本足球转型发展对我国足球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
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需要应对的问题发生变化,有效培育竞技体育发展中的社会和市场力量,并使之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应对的关键。在梳理新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培育的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培育路径,应在培育目标上实现强政府与大社会共存、领域分离与作用互补。在培育的技术手段上,主要从政策激励、技术帮扶、管理革新、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研究建议,进行相关政策性和技术性帮扶,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其专业引领和规范引导作用,激发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文化认同,转变人们的消极认识。  相似文献   
26.
刘伟一  熊佳英  辜德宏 《体育科技》2013,(6):147-149,152
通过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考察了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念在价值认识、判断、取向三个维度上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维度都存在年级、学科和性别的群体性差异.在体育价值认识维度,二年级学生、理科生、男生更注重体育课的教育功能,二年级学生更注重体育知识和行为的内化,理科生更注重操作层面的学习目标,文科生更注重文化层面的学习目标,男生乐于对体育进行全面了解,女生则偏重于关注体育对自身的效用;在体育价值判断维度,理科生更注重体育课带来的身体舒畅度,文科生更重视体育知识的获取度,男生更重视体育知识的获取度与集体参与度,女生更重视身体舒畅与精神愉悦度;在体育价值取向维度,一年级学生、理科生、男生更能习惯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二年级学生、文科生、女生则更期望有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一年级学生、女生的课堂行为更容易受同学的影响,二年级学生、男生则更容易受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28.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与竞技篮球运动不一致的理念,用文化学的视角研究其具体对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为中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研究认为:(1)"天人协调"、"和与中"、"崇德利用"思想各有与竞技篮球相冲突的,从而阻碍竞技篮球发展的方面。(2)"天人协调"、"和与中"、"崇德利用"对竞技篮球的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整体观、中庸观、道德观中,分别反映在与竞技篮球的创新的内在发展要求、对抗本质、竞技精神的背离上。  相似文献   
29.
"狗腿洞"一词由"Dog-leg hole"直译而成,是高尔夫运动中的专门术语。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狗"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隐喻意义,导致"狗腿洞"无法实现"Dog-leg hole"的表达功效。结合中国的文化特色以及高尔夫运动的特质,为"Dog-leg hole"找寻到更得体的翻译方式,首先是可以为"狗腿洞"正名,帮助中国人了解其中蕴含的西方文化和高尔夫运动精神,其次也可以促进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0.
对篮球运动员在竞赛场上由挫折心理引起的攻击行为进行研究,认为篮球竞赛中,运动员由挫折心理转变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利益冲突导致挫折调节能力下降,去个性化使得攻击抑制因素失效,过高的唤醒水平致使攻击驱力占优势,复杂的诱发因素最终引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