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日常练习中有这样一题:在2、4、6、7、8、10这六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请说明理由.因为我在课上早已有意无意地渗透讲解过这类题,学生的答案也出奇的一致:7与众不同,因为7是单数,10与众不同,因为10是两位数:有位学生却这样回答:6与众不同,因为6是自守数。自守数?对.数学上的确有这么一种数,但他为什么不巧一般性的答案呢?(在我  相似文献   
72.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教体系要着力解决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文化自信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找准方向,明确目标;依法办学,特色发展;夯实底蕴,强化自觉.要围绕“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来展开,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培养“人民满意、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多元化,多样化人才.  相似文献   
7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大。因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注重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新重点。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75.
郭小平 《新闻传播》2002,(10):14-17
本文从对“国航‘4·15’空难”、“委内瑞拉政变”的报道来反思新闻的真实,并提倡动态新闻真实的理念,以及用系统的、动态的真实对传统的、割裂式理解的新闻真实予以纠缠与整合。从事实变动与传者认知局限性的哲学层面、传播的技术层面考察了新闻报道的动态性失实现象,同时结合新闻报道的实践提出防范动态性新闻失实的策略。  相似文献   
76.
浏览各电视频道,谈话节目不少都涉及情感话题,更不用说情感类节目。这些节目不管讲述的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要是人间真情总能感动很多观众,并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应该说节目的初衷是好的,效果也不错。普通百姓一方面具有向人“倾诉”,以期得到关注的愿望,另一方  相似文献   
77.
郭小平 《新闻三昧》2003,(10):14-16
作认为:新闻不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是对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工作通过新闻与历史意识的互渗,就能够抢占新闻报道的历史制高点,有助于创造独家新闻策划,极大地满足受众的信息渴求,并且在成就报道与舆论引导中体现一种理性的精神。同时,互渗意识也促使了“解密新闻”、“新闻人物回访”、“对比新闻”的繁盏,赋予成就报道与新闻宣传以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8.
晚间广播节目乃“最后的心灵触媒”。情感话题的私密性契合了广播的匿名性而在夜间繁盛,而广播的夜间“情感倾诉”节目也暗合了听众的社会心理与当下的中国国情。繁盛而不泛滥是媒介中人的困惑所在,本文从广播的介质特性、当下国情与听众的普遍的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情感倾诉”节目兴盛的原因,并从话题选择、节目内涵、目标定位等角度分析了该类栏目今后的走向———注重阳光导向,培养听众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即“好情感是金”。  相似文献   
79.
论“风险社会”危机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世界已经进入“风险社会,”风险并非自然的风险,乃是“人造风险”。风险具有全球性、知识依赖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对危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传媒具有风险认知和沟通功能,预测、凸现隐形的风险并对现实危机进行“定义”、“冠名,”以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危机的“在场感”以及经验、认知的相互交流。大众传媒要尽量减少传播的悖论和破除话语中心论,同时,对危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应该从研究“误传”、“误读”转向研究如何协调合作与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新时期高校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提出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长远的职业意识,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加强人际沟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