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了近年来关于社区体育组织研究的进展,阐述了社区体育组织的的特征,社区体育组织角色的定位以及社区体育组织角色定位的意义,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增强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闽台体育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对闽台体育在管理体制、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研、体育经费以及体育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寻求闽台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切入点 ,实现闽台优势互补 ,为促进闽台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从接受理论看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文化衔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多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体育教师都存在这样一个困惑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会对体育实践感到厌倦?为什么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往往同体育运动再见?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体育教育与接受的契合问题。接受 ,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频繁使用的词汇 ,目前正在许多领域被赋于更深、更广的含义 ,形成一套理论体系。接受理论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本是一个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由德国康斯坦茨学派所创立。它一反以往文艺理论中只注重作品和作家的传统 ,在作家、作品和读者这三维时空中研究文学 ,而且着意突出读者的接…  相似文献   
34.
“味”最早见于《舞论》,极似中国的“滋味说”。味就是戏剧的基本情调,由情而生。情为“使存在”,即途径。由此见出戏剧与效果的关系为感染,是古代印度重道德教诲的表现。情中含常情,是味之根本生发处。说明味论具有现实主义因素。欢增提出韵,揭示了情的意义层次,并从创作和欣赏角度考察,深化了味论。他的“领会义”与中国的“味外味”相似。东方说味,而西方鲜见,其原因在于东方人重心灵感受和内在表现,注意到了口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35.
21世纪中国体育价值取向变化之前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未来社会变化对体育的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为参照系,提出21世纪中国体育价值取向变化的主导性趋势,是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弱化工具的价值取向,强化体育自身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试析真义体育观、大体育观的特征与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义体育观与大体育观反映了当今对体育本质、功能、目标的不同认识。在揭示真义体育观与大体育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双方论域不同和价值取向差异是导致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运作的公益性与商业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市场经济自身法则能否完全支配整个体育、市场经济能否兼容公益性体育入手,论证体育运作具有公益性与商业性并存的属性。在经营目的──市场状态二维分类基础上,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运作应选择市场──非营利方式为主体。  相似文献   
38.
体育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之价值与展望陈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福州350007)1前言长期以来,我国对于体育教学社会性的认识基本上是以受制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为基调,而忽略了体育教学存在特殊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未从社会学理论上加以系统认...  相似文献   
39.
周作人是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近代日本文学史的史期划分上重史实、重文学本体;在日本文学的总体特点上强调现世思想和"美之爱好";在研究方法上强调文化角度和"同中求异",这些都对后来者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0.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法国作家阿拉贡曾经说过:“全世界人民由于雨果认识了法国,就像由于但丁认识了意大利,由于莎士比亚认识了英国,由于普希金认识了俄国,由于歌德认识了德国。”由此可见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85年6月雨果逝世,法国举国哀悼,巴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雨果的一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斗士,一生笔耕不辍,又积极参加实际政治斗争。就像伏尔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