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5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静水皮艇500 m供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水皮艇500 m能量供应特征.方法:选取8名青少年女子皮艇运动员(年龄15士1岁,身高172±4 cm,体重65±5kg,训练年限15±10年)在Dansprint皮艇测功仪上进行多级测试和120 s的最大测试,结合测功仪和气体代谢数据,运用累积氧亏法(AOD)进行能量供应比例的计算.结果:静水皮艇500 m有氧供能的比例为59.6%±11.4%,最大心率为179±8 bpm,最高血乳酸为11.3±1.5 mM/L.全力运动的前5~10 s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第10~40 s期间糖酵解供能占据重要地位,40 s之后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为有氧供能.结论:静水皮艇500 m是一个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国内对此项目供能特征的认识低估了有氧供能的作用;静水皮艇500 m能量供应的时序特征可以作为安排训练、发展不同供能系统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应用和国际交流等5个方面分析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认为,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应拓展学科国际视野,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科研究范式,加强学科成果转化,强化学科价值应用。提出:“运动训练学”可对应国外的“Sports Science”和“Trainingswissenschaft”,是以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为目的、整合运用竞技体育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体育科学下属学科门类;“科学化”是我国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必然趋势,我国运动训练学将从学科诞生5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开启科学化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训练科学与训练实践的深度融合是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和重要特征。然而,训练科学与训练实践,以及科研人员与教练员之间的差异让二者的深度融合面临诸多障碍。认识和接受二者的差异并扫清障碍是二者实现深度融合的前提。立足训练实践是训练科学支撑和指导,甚至是引领训练实践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训练科学的研究范式和训练实践的真实状况,分析了影响二者深度融合的障碍,并基于国际发展动态和我国竞技体育的现状对二者的深度融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运动表现分析的发展历程、现状、未来进行研究发现,运动表现分析起源于标记分析,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实践与研究完成了由方法向方法论的转型,进入21世纪后逐渐发展成为运动科学(Sports Science)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在运动表现分析实践中采用定性、定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人的运动”进行直接描述和分析,分析手段主要包括标记分析和移动分析,通常需要从方法和学科2个层面来理解其定义。技术和战术表现评估、信效度分析、负荷监控以及学科交叉研究是近年来运动表现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运动表现分析相关专业的设立以及运动表现分析师这一新职业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当前,运动表现分析的理论基础、技术手段、人才培养和学科影响力等方面还面临挑战,未来其理论体系将趋向完善,向分析智能化、服务对象大众化和人才培养专业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能是一个被广泛使用而尚存争议的概念袁动作与能量代谢为认识体能尧开展体能训练和测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遥在定义上袁体能可以进行狭义和广义的区分袁二者对应的人群为运动员和所有人袁对应的英文概念分别为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和渊physical冤 fitness遥体能可以定义为以动作为载体袁注重动作的灵活性尧稳定性和功能化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和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供给下的人体对外做功的能力遥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以动作为载体的能量供应能力袁或能量供应下的动作表现能力遥动作和能量代谢同样有助于制定和遴选符合项目需求的体能测试遥  相似文献   
16.
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腰椎-骨盆-髋关节)的肌肉,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产生的力量能力,它主要受神经支配能力、核心部位肌肉的支撑力量能力和呼吸与运动之间的配合等3方面因素的影响.核心力量不同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它更加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与控制,更加强调小肌群的发展以及大肌群与小肌群之间的协作,更加重视力量与协调和柔韧之间的联系.核心力量是一种刚由康复和健身领域进入竞技运动训练的新型力量素质,在理论研究、训练方法、检测与评定以及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身体能量的分配称为配速策略。现有关于赛艇配速策略的研究结论不一,来源数据陈旧,对我国赛艇东京奥运会备战的参考性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近十年来赛艇世界顶尖比赛的配速策略。从国际赛艇联合会官方网站采集2010—2019年间历届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的分段时间数据,分析我国已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6个艇种(W1×、W2-、W2×、M2×、W4×和M4×)对应4个比赛分段(500 m×4,分别对应为Q1~Q4)的相对速度(相对于全程比赛速度的百分比),并探究其在2010—2019年的变化趋势、不同成绩水平间[水平1(第1名)vs.水平2(第2~3名),水平1(第1名)vs.水平3(第4~6名),水平2(第2~3名)vs.水平3(第4~6名)]的差异、不同赛事(奥运会vs.世锦赛)间的差异。结果:(1)过去十年内各艇种Q1~Q4的相对速度整体稳定;(2)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除了W2×的水平1和水平3在Q3存在显著差异,3个成绩水平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奥运会vs.世锦赛间无显著差异(W2-的Q2除外);(4)W1×、W2-、W2×、M2×、W4×和M4×在Q1~Q4的平均速度分别约为102%、99%、98%~99%和99%~101%。结论:2010—2019年,6个赛艇艇种在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中的配速策略整体稳定,决赛A不同成绩水平间的配速策略类似,奥运会与世锦赛的配速策略类似。  相似文献   
18.
19.
“核心力量”自北京奥运周期以来,在国内竞技体育领域受到“膜拜式”的欢迎。近2年来,训练实践领域关于“核心力量”的方法广泛采用,学术研究领域关于“核心力量”的论文大量发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