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我国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便已起步,标志性的成果为以中国知网和重庆维普公司为代表的各类期刊数据库的建立和推广.自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被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也开启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然而,从历史经验和当前状况来看,版权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一大瓶颈,显性表现为:融媒时代各种版权侵权情形五花八门;现有的相关版权法律争议不断.如何重构既能使学术期刊版权权利人利益得到合理保护,又能促进期刊学术论文顺畅传播的新的版权秩序,是当下摆在业界、学界面前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22.
零盗版——北京奥运新媒体版权保护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鸿军  何桂林 《传媒》2008,(12):65-67
众所周知,新媒体版权保护在全世界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难题。今年3月,国际奥委会在把北京奥运新媒体转播权授予央视网时,流露出了对中国能否成功保护奥运新媒体版权的担忧。如今,北京奥运已完美落幕。8月25日,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海因.  相似文献   
23.
媒体融合是人类媒体演变的主基调。自20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的媒体融合,数字技术是其根本的驱动力。这种迥异于传统媒体技术的信息传播技术使得由其推动的媒体融合型塑成了不同于其他媒体融合的特征。因应这些特征,相应版权制度创新的维度也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24.
共情是促进人们相互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情感,这使得在国际传播中实现共情变得更加困难。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和背景的人群的情感。在技术所带来的更多元的传播主体和更微观的传播场景变革下,人工智能将与国际传播中的共情传播进一步融合,并呈现出“情感-认知-行为”传播层次。其中,大数据分析和情感倾向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影响人工智能实现国际传播中用户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自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兴起以来,传统媒体商与新媒体商在版权作品的利用上一直处于争执不下、甚至敌对的状态。传统媒体商认为,自身虽然没有信息渠道优势,但有制作的作品质量更高、更权威的内容优势,  相似文献   
26.
朱鸿军 《今传媒》2008,(1):37-3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21世纪事关我国全局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报业,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主体之一,文化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当前报业格局来看,最主要有三类报纸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即"三农"类报纸、党报、晚报都市类报纸,其中以"三农"类为主力军,党报、晚报都市类报纸起辅助作用.但从当前这三类报纸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水平来看,情况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27.
本文试图从构成版权制度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要素的版权客体、本体和主体,版权的两大实践领域保护和利用,以及版权立足的哲学基础共计三大层面来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精要地勾勒出来,并着重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8.
正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升级换代都推动着对外传播事业的颠覆性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对外传播70年,是对外传播媒介革新变化的70年,是对外传播观念与时俱进的70年,是见证我国在世界舞台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的70年。本文拟梳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对外传播媒介及观念演进的过程,针对当下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9.
商业性期刊数据库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化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那种向使用者收取高昂费用的运营模式遇到了危机.种种理由表明,免费共享能使学术期刊数据库论文的社会总体效用最大化,值得提倡.首先,这种使用最直接的获益者是广大使用者;其次,学术论文公共产品的特性为公众的免费使用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正当性;再次,与有偿使用相比,免费使用更能激发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至于免费使用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损失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弥补,作为免费使用的最大利益受损者期刊数据库商,则需要重新反思和革新既有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