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21.
新闻评论,顾名思义,是就当前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议论、讲道理的一种文字体裁,是述评和论文的总称,统属于论说文、说理文、议论文的范畴.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体现一张报纸政治面貌的旗帜.新闻评论和大量的新闻报道,构成每天报纸版面的两大主要体裁.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这两类主要体裁,在一个总的宣传思想指导下,既有分工而又互相紧密配合着完成一定的宣传任务.两者缺一不可.那末,新闻评论的特点何在呢?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比较高质量的、真正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好评论,总是紧紧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22.
近二十年来,在本市《新民晚报》和其他媒体上,乃 至在全国的一些报刊上,我们不时会发现一位频频亮相的作者。他从新闻报道到报告文学、纪实作品、散文,从几百字的社会故事到洋洋数万言的大案扫描,往往涉笔成趣,挥洒自如,角度精巧,文字凝练,而且每每产生一种醒世警策、动人心魄的力量。 此人谁也?他就是《新民晚报》资深记者钱勤发同志。在十九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先在政法部当记者,长期奔波于公安战线,采写了大量受到读者欢迎的法制报道;近些年来,他又任职于特稿部,挑起了采写重头稿的担子,版面上不少有深度、有力度的专题报…  相似文献   
23.
晚报首先姓“党”丁法章近一时期,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新年伊始,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他更明确提出了“要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这些论述,关系到新闻宣传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和队伍建设,是我们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和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24.
我的新闻缘     
我的新闻缘丁法章我干新闻这一行,如果从1966年大学毕业时算起,已有31个年头了。再过三四年,就到了我该退休的年龄,看样子,是要“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了”。联系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从涉足新闻岗位到以后面临的几次变化,说明我同新闻还真有点缘分哩!我出生...  相似文献   
25.
去年9月,《新民报》创刊60周年期间,我曾随同赵超构同志专程到南京拜谒友鸾同志,向他请益。承他抱病款待,谈笑甚欢,大家都觉得是一次很难得的聚会。谁知匆匆一见,竟成永诀。友鸾同志毕生从事新闻和出版工作,是一位久负盛名的爱国的正真的新闻出版工作者。1929年冬天,《新民报》在南京创刊,他受陈铭德先生之邀,担任本报第一任总编辑。抗日战争开始,《新民报》迁大后方出版,他再度参加《新  相似文献   
26.
这副挽联,是赵超构同志病逝后《新民晚报》全体职工敬挽给他的。它真实地再现了赵超构同志60年的新闻生涯和办报业绩,充分表达了全体新民报人对自己老社长的追思和崇敬之情。是的,作为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赵超构同志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称得上是我国现代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报人。特别是他34岁时随中外记者团赴延安采写的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传诵久远,影响深广,被认为是中国人写的《西行漫记》。是的,作为著名的评论家和杂文家,赵超构同  相似文献   
27.
我国南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新闻评论是主要用于析事明理的一种文体,当然也莫不如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评论是在说理,道理说透几分,就有几分力量.  相似文献   
28.
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中宣部等主管部门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的新决策,或者说新部署的思考和体会。这就是:第一,为什么今天特别强调要走转改?第二,怎样走转改才能卓有成效?第三,如何使走转改保持经常化或常态化?实际上也就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  相似文献   
2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同样,创新,尤其是理论创新,也是一个民族新闻媒体与时俱进的灵魂,一个国家传播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国改革开放20余年来的生动实践,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新闻记者》创刊20年来的最基本经验,或者说根本传统,也正是在这里。(一)让我们回到20年前,即上一世纪80年代初期,由上海市新闻学会和文汇报社联合创办的《新闻记者》杂志,不正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产物么?其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不久,全党的工作重心,正在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大规模…  相似文献   
30.
11月14日清晨,我坐在南行的长途客车上,手机中接连传来两则关于<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因病抢救无效,于13日中午不幸辞世的噩耗,头脑中顿时一片茫然,感到十分惊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