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京报>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一份著名的大报,为日报,对开4版,由邵飘萍于1918年10月5日在北京创办.<京报>问世一个月后,销量从300多份上升到4000份.<京报>之所以有这样的业绩,是因为它与时代紧密结合,着重报道和评述政局、战事,讲求新闻时效和真实性,崇尚真理,反对军阀.  相似文献   
2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活动空间.新媒体作为一种网络化的媒介环境,其匿名、自由、开放、交互的特点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要实现新媒体的引导和规范,互联网治理势在必行.文章主要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探讨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维度: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立法,构建多元合作协同治理机制,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以期为新媒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3.
七七事变后,中国与日本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敌强我弱,中国迫切需要国际上的道义及物资方面给予帮助。为此,中国朝野作了巨大的努力,美国便是中国努力争取的重点和主要对象如浙江省会各团体就于1939年10月9日致电美国总统,希望美国援助中国抗战,“以积极行动彰人类道义”。然而,在美国,“孤立主义”根深蒂固,国会也通过了“中立法”,对中国大陆上的这场战争,他们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甚至还向日本源源不断地供给战争物资。抗战初期,蒋介石倾其全力在湖沪地区与日军会战,希望西方列强,尤其是英美,在其自身利益因日本的侵略…  相似文献   
24.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创办的画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武汉曾出现一种《湖北农民画报》,该画报由负责湖北省农民协会工作的陈荫林创办。陈荫林是中共党员。他不会绘画,但画报由他创意,然后由武汉道新印刷孟道佛绘画。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该画报由中共党员龚士希接编,并公开发行和扩大发行。该画刊简明而又形象,宣传农工商学兵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坤、贪官污吏。同年10月,湖北总工会在武汉成立,并出版了《工人画报》。该画报也受中共的领导和影响。宣传工运,并向工人进行革命启蒙教育。以上两份画报是中共的早期画报,尤其是《湖北农民画报》为目前所知华中地区最早的画报。  相似文献   
25.
抗战爆发后,中共各级组织在浙江国统区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进行了全方面、多层次的报刊活动。浙江国统区中共报刊活动为整个国统区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密度最大,也为其它地区所罕见。中共在浙江报刊活动的开展,是因为中共党组织的重视、有国共合作的平台、扎实的群众基础。中共的报刊活动促进了浙江抗战事业的发展、中共在浙江影响和组织的扩大。中共在浙江国统区的报刊活动既有浓厚的浙江地方特色,又有鲜明的全国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东南日报》是国民党党报中最早实施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报纸,它要比其它实施企业化经营的国民党党报至少早10年。《东南日报》是民国时期各大报中的后起之秀,在它存在的22年中,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损失惨重,但终究坚持了下来,并且基本上做到了“以报养报”,这在国民党党报中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东南日报》得益于颇有特色的企业化经营管理。 一、企业化管理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7.
古代中国的报刊并非为了一般民众所办,报刊上基本上是官府文件的文章也非为一般民众所能读懂的。自然,所谓的报刊文风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最早注意中国报刊文风这个问题的是马礼逊。马礼逊是第一个到中国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创办者。马礼逊来华初期,在广州翻译中文  相似文献   
28.
抗战胜利后,中共地下党以各种方式进入杭州的各种新闻机构,并努力在其中发展自己的力量,以抗衡国民党政府对新闻媒体的控制。中共地下党员在各自的新闻媒体中,以各种合法的手段和巧妙的办法进行争民主反压迫宣传,透露解放区的信息,并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保护新闻机构的人员和财产,为杭州新闻机构的顺利接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共在杭州的新闻界的工作实践,是中共在新闻战线与国民党斗争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9.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个历史转折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新闻舆论所推动和完成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内外有关各方通过新闻舆论作出自己的反应、表明自己的观点、发挥自己的影响。新闻舆论是整个西安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新闻舆论又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南京政府的新闻舆论、西北地区的新闻舆论、国统区那些相对独立的民间新闻舆论和国际社会的新闻舆论。在这四个部分的新闻舆论中,前两者虽然很重要,是研究西安事变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对有关各方影响却有限。能对有关各方起影响作用,尤其是对西安方面处理事变过程起决定影响的新闻舆论主要是后两者,尽管由于当时的环境所限,后二者从整体来说,是欠客观和公正的。西安事变时期的新闻舆论对事变的各个当事方都起了作用,但是对西北地区的作用要大于其它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30.
1943年11月4日中午,日本飞机对福建战时省会所在地永安狂轰滥炸,造成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史称“永安浩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