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1835篇
科学研究   257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3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历时5年,到1999年下半年,河南省内黄县第一周期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圆满结束,我校对3100名小学教师完成了以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小学教育活动、教具制作与使用为内容的五项基本功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42.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43.
放学路上     
“走喽!”胖墩罗管刚旁若无人地人喊一声,我、孙莎莎还有周申霞像是得到了命令,都背起书包冲出教窄,然后推起自行车,慢悠悠地走存那条熟悉的小路上。  相似文献   
44.
“钳工身价过高”与“急疯了的职校”  相似文献   
45.
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教师工作和师道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主张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以使其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坚持能者为师的择师标准,认为教师应具备品德高尚、勤奋学习、以身作则、懂教育科学的良好素质;在师生关系上坚持民主平等、相互学习、互相批评的新型关系;重视师资培训,主张教师既做经师又为人师。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师道理论宝库,至今仍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6.
"摩擦力"是工程力学教学难点。本案例在教学中采用"趣味促学、设疑求思、重点归纳"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到了寓教于乐、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7.
小学、初中本是九年义务教育自然连接的两个学段。但其各自为阵、相对封闭的办学格局导致了弊端日显的“衔接障碍”和学生成长人为的“扭曲之痛”。推动“中小衔接”。构筑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体系。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有效帮助学生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求解这一关乎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攻坚性难题”,需从设计和促进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长程视野”和打造学校教育新时空的“整体愿景”出发。重构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结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探索艰难跋涉的足迹表明:九年一贯制还只是启动“中小衔接”的一个有利的起跳台。与本真意义上的衔接目标还“隔河相望”;短缺自主办学的政策环境和充分的资源准备。欠缺教育理想和奔赴理想的胆识、智慧、坚韧、执行力。纵然站上了九年一贯制平台。同样难以越过中小学“衔接障碍”这个“滩”。  相似文献   
48.
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以及常规教学与网络学习结合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迅速普及。国内外的高等学校纷纷开设在线课程,据美国Sloan Consortium和Babson大学2003年发布的对学术界专家所做的在线学习调查报告,美国在线修学位市场成长快速,有超过160万学生在2002年秋季选修至少一门在线课程,其中超过50多万人完全用在线修课,有相当一批大学生采用混合的方式修课,例如佛罗里达大学的学生中,有70%的人选修在线课程;美国大专以上学生大约有1500万人,目前美国有81%的高等学校提供一…  相似文献   
49.
任何重大的考试情境,都将对考生造成程度不同的紧张和焦虑。虽然,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使考生产生积极应考的心向,然而,高度紧张和焦虑,会造成考生暂时性的心理活动失调,并引起短暂的生理器官功能紊乱,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怯场。怯场是由于考试情境导致考生形成高度紧张和焦虑心理进而造成暂时性身心功能紊乱现象。引起考生怯场的原因很多,其中,情绪紧张、心理压力是重要因素。这些压力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也有来自考生自身的。究其原因一是考生自我评价偏高,常导致考试不能如愿。由于屡次挫折所形成的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50.
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实际背景,贴近学生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会对问题蕴涵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