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闻敏感与事业心张骏德新闻敏感,通俗地讲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这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了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和准确判断新闻线索与能构成新闻的...  相似文献   
42.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43.
第四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 ,于2002年11月1日至4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直辖市的43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一批社会心理学专家加入了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行列 ,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理空气。大会收到论文56篇 ,涉及新闻心理、传播心理、广播电视心理、互联网心理和广告心理等几大方面 ;其中既有对基本理论的探讨 ,又有应用方面的研究 ,既注重抽样调查 ,也注重实证分析。随着社会发展与传播手段的日益现代化 ,传受双方更需要交…  相似文献   
44.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是一个关于人身安全、社会安定的危机叙事。基于它具有的危机叙事、大民生问题、公共管理问题特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应该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设置议题,结构信息,发挥危机公关的作用,以利化解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45.
今年6月中下旬,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港学术代表团一行6人,在访问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与香港一些新闻单位的同时,还拜访了78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南先生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董事会的副董事长,对新闻教育尤为关注。6月19日、21日两晚,南先生在他专事讲学的寓所,侃侃畅谈对新闻与新闻教育的看法与建议。现将南先生讲话整理于后,以飨读者。 南怀瑾先生首先谈“什么是新闻”。用佛经的话来解释,凡“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所及,都是新闻。也就是说,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息,舌头尝味道,身体有感觉,法就是意识,这些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闻。  相似文献   
46.
2004年6月22~27日,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3年度电视新闻奖评选会在上海市举行。电视新闻奖设项目7个:短消息奖(时间在1分30秒以内,含1分30秒)、长消息奖(时间在1分30秒至4分钟之间,含4分钟)、连续(系列)报道奖(每集5分钟以内,含5分钟)、评论奖(时间在15分钟内,含15分钟)、专题  相似文献   
47.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中,最早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由此,“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得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48.
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近日结束。获奖作品中有优秀广播新闻12篇,优秀广播社教作品10篇,优秀电视新闻17篇,优秀电视社教作品17篇。另有奖项为“广播文艺”10篇,“广播剧”3篇,“播音与主持”11档(节目),“广电报刊新闻、专稿”6篇等。  相似文献   
49.
考察中国教育电视的基本出发点,必须明确当代中国最大国情对教育电视的基本定位,必须明确电视传媒改革对教育电视的基本要求。事实上,中国教育电视的历史使命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构建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的学习平台、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媒介环境、打造“频道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品牌,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电视的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0.
张骏德  王哲平 《传媒》2006,(6):46-47
教育电视的创新,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电视体制,扫除制约教育电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教育电视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特征于一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