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21.
3 第三关键阶段的学习计划在本阶段,学生们将会渐渐具有更强的责任心来计划和实施他们的活动;他们将进一步发展对分数、百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技巧,并且开始理解运用比例推理的重要性;他们将开始自信地使用代数的方法和符号;他们将学会建立并解决简单的方程,并开始学习一次函数和相应的函数图像;他们将开始使用演绎来运演代数表达式;学生们还将从对图形和空间性质的初步理解发展到应用定义和推理来理解几何对象;当面对简单的  相似文献   
22.
1 数学课程的达成目标与评估达成目标被解释为“在每个关键阶段结束时,不同能力和成熟水平的学生达到被期望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除了公民课之外,达成目标由8个难度渐增的水平描述组成,另外附加一个水平8之上的优异表现描述.每个水平所描述的是在这个水平学习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化的行为的类型和范围.  相似文献   
23.
本文阐明在用8031单片机控制ADC08089时应注意的问题,着重说明了一般教材中忽略了的时序问题。  相似文献   
2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数以千万计的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当地城市学校,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农民工子女为学生主体的南京市宁工小学学生遍及八大文化区域,存在着价值观念、语言、习俗,以及教育启蒙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针对城乡孩子、不同地域学生的区域文化差异与教育需要,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完善现行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优化匹配,有利于实现不同地域儿童相互适应与双向融合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5.
我国中小学课堂纪律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课堂纪律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据其历史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阶段,即经验介绍——行为建议阶段(1978-1991)、理性分析——现象解释阶段(1992-2000)、系统借鉴——科学研究阶段(2001-)。在发展阶段划分基础上,我们还分析归纳了各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研究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未来我国中小学课堂纪律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26.
一、在变革中走进实践 徐州师范大学的代建军教授认为,教肓理论研究者应该是实践的指导者,而不应该是看客。无论如何我们的教育都无法回到“新课程”之前,我们不能一味地责难和抱怨,而要思考我们能提供和创造什么条件来建设性地改善“新课程”。理论研究最终还是为了解决实践的问题,理论研究者必须走进实践。仅有实践关怀立场,也无法代表你能真正理解实践。  相似文献   
27.
面对教材独特的育人价值,教师做好教材分析是“用教材教”的重要一环。教材分析的基本逻辑分别指向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认识论维度揭示了“认知”与“筹划”的思维定位,方法论维度凸显了循证式设计,价值论维度阐释了双重价值意蕴。三维指向的教材分析突破了静态文本解读方式,创生出过程、问题、情境三维向度的实践形态,即把握动态过程,确立多主体的互动关系;指向问题驱动,生成认知结构的引擎;注重情境感知,创生意义的体验场域。鉴于此,生成教师的“行动哲学”,提升教师循证素养,促进沉浸式学习体验,应成为教材分析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28.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 2000年 3月正式出版发行,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以利于实验稿的“最终”确立。与此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正在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高中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本文在此就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设想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国际背景 东亚地区 (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朝鲜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 )拥有官方的、统一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有优秀历史传统的,而西方 (包括美国、加…  相似文献   
29.
对人教版、北师版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可能性”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内容方面,对“课标”中两大类五小类知识内容做到了全覆盖,且集中分布在四、五年级;北师版有两个单元,其他却只有一个单元;人教版五类知识内容分布较为均匀,苏教版侧重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北师版侧重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及其可能性大小。认知方面,认知过程都以体验为主,探索次之,经历最少;认知结果都以掌握为主,其次分别为理解、运用和了解,基本做到对“课标”认知水平要求的全覆盖;相较于人教版和苏教版,北师版理解维度的例习题较少,运用维度的例习题较多。因此,教师在使用苏教版教科书时需加强同一知识内容的例习题的层次性,使用北师版教科书时需考虑例习题的层次性与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适切性,使用人教版教科书时需加强对于题目本身的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30.
传统的数学教学理论一般都认为,数学教学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差错或者谬误,尤其是要避免出现悖论.因此,在这种“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实践就是“正确的”数学结论(包括事实、命题、法则、规律、推理和证明等)的展示、表演和习得、操练与熟悉.但是,即使是算术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最多也只能获得一些“死的”概念、符号和计算程序,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数感”(number s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