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997篇
科学研究   297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决定课程结构的主要因素基础物理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何从这样巨大的知识库中选取最必要最合适的内容,组成物理课程及其教材的最佳结构,这是物理教学研究人员的重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开放式教学方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高职教育中开放式教学方法的作用及重要性,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开放式教学的实施方案。面对即将来临的生源萎缩、整体素质下降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强调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33.
针对当前广大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不足,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科学引入名著介绍及赏析、演讲辩论、音乐欣赏等“活水”,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德育课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课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德育课教师本身是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德育内容只有符合时代性、针对性、客观性,创新教学手段、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德育课才能真正发挥学校思想工作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35.
李刚 《海南教育》2011,(12):52-52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作业不仅是复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好物理作业,  相似文献   
36.
以共赢、贡献、和谐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观,为解决西方冷战思维下的软实力理论的内在矛盾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作为实现这种软实力观最有力的代表——孔子学院,在发挥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充当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载体,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孔子学院通过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了中国文化软实力,使其传播得更为广泛;孔子学院以其在文化产业上的探索和对外交往活动中所展现的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化产品输出和文化外交的重要平台,使中国文化软实力发挥得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把明清以来陕西商帮的兴起归结为陕西商人对封建中央政府“食盐开中”“茶马交易”“边布开中”等经济政策的有效利用,并以此而论述了陕西商帮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38.
文章针对毕业设计(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监督、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39.
人民币汇率曾作为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改善了我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作为发展中的贸易大国在决定是否采取汇率贬值的贸易政策时,不仅委考虑马歇尔-勒纳条件,还要结合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经济状况,要考虑多重因素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40.
“滥竽充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往往以南郭先生的劣绩来讽喻那些无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队伍中欺世盗名的人。然而不通竽技的南郭先生何以能瞒天过海得以充数,还受到赏赐呢?实际上,这与齐宣王的爱听众人之乐,只注重场面的热闹、恢宏有极大的关系。“精明”的南郭先生正是利用了齐宣王的这一癖好,使三百人的吹竽队伍成了极好的“保护伞”,才竭尽装腔作势之能事,一度风头出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