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同样,不想上好课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位好老师。但事实上老师们都是希望上好每一堂课的,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怎样领悟《课标》精神,怎样掌握新课程理念,怎样实施课堂教学,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成了我们体育老师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42.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主要根据的新经济,它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变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书馆的规划建设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即高标准、严要求、高性能的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43.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单靠教材编排的说话、写话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对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是发展学生语言的有效途径。这样。不仅培养了低年级学生说写能力,而且为消除三年级作文训练的爬坡、低谷现象,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开辟了渠道。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低年级学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道德认知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运用问卷法抽样调查了全国四所城市4328名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现状,探讨了不同年级、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的当代中学生在道德认知能力各维度上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学生的道德概念理解能力与其所在年级、其父母文化程度成正相关;不同年级、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的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存在差异;中学生对义与利、公与私、平等与公正等道德冲突的判断处于矛盾的状态。  相似文献   
45.
为了对工程中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价,文中对软件开发中的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建立了模糊综合特性评价模型,为软件质量控制以及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漫谈养羊     
我国养羊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远在3,000多年以前野羊即已为人们所豢养。到了西汉时代(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养羊业就已经相当发达。唐代(第七世纪)曾达到高峰。但是,我国养羊业的真正黄金时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初期,那时我国羊的总数只有4,200多万只;而到1957年,经过短短的八年时间就增加了一倍多,达到9,800多万只。最近四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引下,虽然有  相似文献   
47.
<正> 2002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初赛有如下一道试题: 若关于x的不等式|x-1|>1/2x2-a仅有负数解,试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 这里给出如下几种解法. 解法1 直接求根. 由于不等式仅有负数解,故存在x<0,使得不等式|x-1|>  相似文献   
48.
虽然新化运动与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是为了反击封建复辟势力,拯救中国,但孙中山并不支持新化运动,其原因是:新化派与孙中山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同,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革命方式:孙中山不赞同新化派对中国传统化的彻底否定,主张对其继承,改造。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支持,并不表明其支持学生的新思想,而是对学生的政治行动和爱国精神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49.
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不断探索,到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论述."三个代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代表"有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0.
20世纪初以来,海外华人的历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在二战前较有影响的有“华侨殖民论”、“华侨革命之母论”等,其特点是把海外华人的历史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二战后较有影响的有“华侨社会阶级论”、“同一民族论”、“华人同化论”等,这些理论开始关注华人与当地其它民族的关系。海外华人历史研究的理论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