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宋元时期图书广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时期刻书,无论官刻、家刻、坊刻,常在书前、书尾或序后、目录后,甚至内文卷后,刻一牌记,记录刊印者姓名堂号、雕版时间地点、所据底本源流、内容简介等。这一牌记或条状、或碑状、或鼎状、或亚字形状、或椭圆形状,等等,有的加墨栏边框,有的无墨栏边框,不一而足,因此图书牌记则又别称墨围、碑牌、墨记、书牌  相似文献   
12.
当下,每一个敏感的出版人,无一不在时时感受着出版转型的压力.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快速地不断地重新划分着原有的出版疆界.由数字技术所推动,传统出版的内容整合、载体形式、复制技术、传播方式、市场定位、盈利模式、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等,均在不同程度地逼迫出版人改变自我.  相似文献   
13.
品牌出版与出版品牌近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界正逐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出版业界的有识之士在经过市场化洗礼后,正从自身的出版实践阵痛中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出版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只有走品牌化的个性发展之路,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品牌出版社,从而才能收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遗憾  相似文献   
14.
耿相新 《寻根》2020,(1):108-113
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偏重于阐释和整理,这一学风的养成也许源自孔子的“述而不作”,孔子在《论语》中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里的“作”指立论创说,是指前人所没有的,作者最早发现、发明而书写下来的;而“述”则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解释,是阐述前人学说的。这一文明奠基时期的学术趋向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孔子之后的两千年里,中国古代产生的述论类书籍远远超过创作类书籍,经部书籍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5.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印刷术的发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造墨的产生以及后来的制墨技术愈来愈精,为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印章压印技术和代之而起的纸墨摹印以及大规模地雕刻石经又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起了直接的启迪作用.拓摹刻石和后来出现的佛像雕刻方法的结合更是直接促成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就是唐咸通九年( 868年)王?为其父母"敬造普施"的佛经<金刚经>.  相似文献   
16.
墨香渐远     
23年前的今天,我正坐在一间木地板的俄式办公室里,校对着一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铅活字排版的<陶渊明集>,头顶上的老式吊扇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7.
出版由家庭作坊式进步为出版企业,并顺时发展为集团性质、多种传播形式的产业,这是出版历史发展的必然。出版产业本质上是内容产业。我们所关注的内容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为重心,而如何通过出版方式让  相似文献   
18.
为书而生     
耿相新 《现代出版》2011,(5):F0003-F0003
书是智慧的声音、知识的脚步、思想的呐喊。 因为书籍,我们得以聆听远去的先贤的教诲;因为书籍,我们得以与不同时空的作者对谈并沉思;因为书籍,我们得以记录自己的思想呼吸供后人批评甚至批判。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出版服务"三农"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文章从"三农"出版的现实困境、出版服务于"三农"的路径和服务模式转向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在数字化出版的新时代,传统"三农"出版面临诸多困境,作为内容生产商和服务商,须顺应新的形势,探索出版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从而彰显出版的创新价值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旗帜下,出版界一改沉思状,转而去迷恋文白对照与影印大块头之类的东西了。夹在二者之间的吃祖宗饭的一部分学人,或乞食于游戏游世文字,或求救于《易经》之流的神秘文字。上市的貌似新书虽然很多,但严肃地反省历史的学术著作却反而难求了。最近读到刘泽华先生主编,葛荃先生副主编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不禁为学界,为出版界感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