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蔡雯 《文教资料》2010,(22):9-10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在苏轼的豪放、柳永的世俗与周邦彦的格律之外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词风,创立了有名的"易安体"。李清照的词有如此大的魅力,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李清照精湛的艺术手法征服了读者,也征服了时间。  相似文献   
5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面临重大考验。这就要求在介绍农村金融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最后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善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1998年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令人震惊而又感天动地的一页。后人将由此看到党政军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也将看到这一幕的记载者——新闻记者在国家危急关头奋勇上前、摇旗呐喊的感人形象。 危急关头显本色 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新闻媒介历来是严峻的考验。在今年的特大水灾中,中央各新闻单位都经受住了考验,相继进入“战时状态”,纷纷以最快速度将灾情和战况通过各种传媒报知焦虑万分的亿万人民。 新华社总社各业务部门、解放军分社和受灾各省分社记者200余人,及时奔赴抗洪救灾一线,布起一张广袤、严密的新闻采集网,显  相似文献   
54.
媒介大汇流下的“融合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雯 《传媒观察》2006,(10):28-30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传媒形态的推陈出新与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已是当今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在这一变局中,新闻传播也正应势而动,从规则、流程到渠道、方式都在发生巨变。突破传统的载体藩篱,以“融合新闻”赢得竞争,成为新闻传播变革的必然走向。“融  相似文献   
55.
美国报纸如何刊登头版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雯 《新闻导刊》2006,(1):45-47
头版是报纸的形象展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头版要不要登广告?登多少合适?如何处理新闻内容与广告的关系?一直是令报界很伤脑筋的问题。我曾经在多家报社讲学时批评过国内有些报纸的头版因为广告不当而形象不佳.但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大规模地接触世界各国的报纸.便难以判断我们的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6.
文化来源于人类的活动,现代社会的任何文化因素都与过去人类的活动有关,故文化学者认为,文化是“累世承袭的社会遗产”。并且,“文化的‘遗传’并不像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不加改变地传来传去。文化在时间轴上的传播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朱增朴《文化传播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文化的承袭和传播主要是靠教育进行,然后通过各式各样的人工制品体现出来。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固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但大众媒介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正随着媒介的飞速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7.
大众媒介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可以被人用来创造文化。尤其是新闻媒介,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和影响力较大,不但对交化进行传播和扬弃,而且可以通过发起各类活动,直接建设与创造新文化。目前,我国新闻界媒介的策划行为正得到广泛关注。许多媒介的策划不仅仅局限于策划新闻传播活动本身,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优势,策划了许多社会活动,并将活动策划与传播策划融为一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如,1994年曾经引起新闻界专  相似文献   
58.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我国新闻媒介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在这场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党报这一作为中国报业“旗舰”的特殊群体,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媒介不同,党报的改革将永远在其政治特性和历史使  相似文献   
59.
如果说报纸的发行是出售“注意力”的话,那么,报纸的生产经营就要靠“影响力”了。在西方,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要把“注意力”有效地转化成“影响力”,首先需要我们对“影响力”进行一下界定。在文化领域里,“影响力叶旨的是“文化活动者以一种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因此,在本质上“影响力”  相似文献   
60.
集优势资源打造主流媒体--对党报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雯 《新闻记者》2004,(3):16-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迅猛发展,不断壮大的都市类报纸和各类专业性报纸,对传统党报(这里主要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党报如何应对这场挑战?党报的优势和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和困惑,亟待正视和解决。党报是不是主流媒体?这是近几年在新闻业界与学界都有所争议的话题。不能不承认,相对于不断增长的非机关报纸的种类和数量,尤其是相对于诸多畅销报纸的发行量,机关报的市场份额总体上是呈削减态势的。这一现实,导致了“党报边缘化”之说,引发了党报是否仍为主流媒体之虑。党报是不是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