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8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该为"炙手可热"降温著名语言学家张斌先生在为2007年出版的一部大型成语词典写的序言中指出:"目前的出版物当中滥用、错用成语的情况并不罕见。""炙手可热"就是他举出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2.
"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达到大家的期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旧时公文中常用作对人的判词.茅盾<蚀·动摇>四:"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余的事,概没提起.  相似文献   
103.
"应运而生"语出唐·王勃<益州父子庙碑>:"大哉神圣,与时回薄,应运而生,继天而作."意思是顺应天命而降生.如<红楼梦>第二回:"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治世,劫生危世."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一回:"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生,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今指顺应客观形势、时代潮流而产生或出现.  相似文献   
104.
使用"蓬荜生辉"要弄懂什么叫"蓬荜" "蓬荜生辉",意思是使陋室增添光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尼姑谢道:‘小尼僻居荒野,无德无能,谬承枉顾,蓬荜生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八回:"今日那阵香风儿,将护卫老爷吹来,真是蓬荜生辉,柴门有庆."  相似文献   
105.
“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刘秀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打了败仗,诸将“或多惶惧,失其常度“,而吴汉却“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刘秀听说后感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称赞吴汉颇能振奋人的意志(差,颇、殊;强,振奋;人意,人的意志)。后来“差强人意“作  相似文献   
106.
"不可理喻"的意思是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客人愚昧、固执或蛮不讲理.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有某甲与之(指阿庆)忤,庆纠其党,欲殴之.甲惧,奔告于庆妻之父.其妻父曰:'是不可理喻,汝谨避之而已."巴金<家>八:"卖票的人告诉他们,这和普通戏院不同,不买票就不能看戏.  相似文献   
107.
语文诊所     
“迫不及待”与“刻不容缓”“迫不及待”的意思是急迫得无法再等待。语见清·赵翼《咳馀丛考》卷二十四:“盖二月丝未出,五月谷未登,而迫不及待,则预指将来所出之丝谷以售人钱。”例如清·李汝珍《镜花缘》六回:“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十七:“看来小鬼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迎接一个新的世界。并没有人吩咐,他已经推开门,蹿出门外,在大树上解下那匹黑马,立刻牵着走到前面去了。”  相似文献   
108.
2009年9月4日浙江在线发布一条消息,说:“南湖街道安监站有关人员表示,在店铺内烧菜煮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用煤气灶这样的明火……万一起火后果不堪设想。”标题是“小店铺里设厨房‘明火执仗’隐患大”。“明火执仗”的意思是点着火把,拿着兵器,指公开抢劫,也比喻公开地、毫无隐讳地干坏事。语见元·无名氏《玎玎珰珰盆儿鬼》二折:“我在这儿瓦窑居住,做些本分生涯,何曾明火执仗,无非赤手求财。”例如明·施耐庵《水浒传》一○四回:“今日见他每明火执仗,又不知他每备细,都闭着门,  相似文献   
109.
有那么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从而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有差别的字多数情况是在两条成语的相应位置上(有时这个不同的字还是同音字);也有时有差别的字不在相应的位置上.这种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很容易被人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使用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10.
“峨冠博带”意思是头戴高高的帽子,腰系宽大的衣带.指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语见宋·邹浩《送刘归美序》:“世之所谓读书者,峨冠博带,周旋于规矩之中.”例如元·关汉卿《谢天香》一折:“恰才耆卿说道,好觑谢氏,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你与老夫说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