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我们班的男生真是太不像话了,学习成绩不好拉全班后腿不说,还总是给我们女生捣乱。不管女生玩什么,他们都要搞破坏。这不,前天把我们班长刑潇倩都给打哭了。所以我们全体女生做出一个秘密协议:明天谁都不跟男生说话,哪怕正眼瞧一瞧都不行!早上一进教室,范家松就来跟我搭讪:“嘿嘿,小队长,今天做值日生啊?”我想起我们的秘密协议,白了他一眼,就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了,弄得那小子一愣一愣的。其他女生也是这样只要是男生就不搭理。别说,这些男生就是没志气,他们自己扛不住了,一会儿这个没话找话:“现在几点了?”一会儿那个低眉顺眼地问:“你作业…  相似文献   
12.
陈栋 《今传媒》2013,(1):141-143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下行,严峻的经济形势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引发了传媒业的变革。传媒格局不断变化,媒介融合不断加快,媒体力量不断彰显。本文在梳理2012年中国传媒业发展、变化、创新的亮点与足迹的前提下,总结提炼出本年度中国传媒的十大创新探索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陈栋 《今传媒》2007,(1):12-14
对于中国广电业而言,2006年是不寻常,也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广电业稳定繁荣却个性突出.各地电视选秀和"草根"电视节目纷纷上演,军旅题材、名人传记电视剧持续走热,广播广告年均增幅居传统媒体之首.  相似文献   
14.
陈栋 《今传媒》2007,(3):9-11
"为烈士寻亲"是2006年里一个让很多人为之感动的话题.特别是<武汉晚报>策划的"为烈士寻亲"系列专题报道,给广大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记.追踪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为烈士寻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回访烈士家属,策划太原清明节公祭等系列活动,开展春节慰问烈士家属公益活动……整个系列专题贯穿于苦与乐、情与泪之间.  相似文献   
15.
陈栋  王丽明 《今传媒》2007,(12):4-5
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会会长等职.专著《新记大公报史稿》获第三届吴玉章新闻奖;《马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史》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新闻业历史纲要》获湖北省优秀新闻论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道路改建工程的特点分析,归纳出道路改建工程在施工组织、技术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工程实践探讨此类工程施工时的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GP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广阔。在国内,GPS技术已经成为各类民用产业的主要测量技术,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这一技术作用和地位更为明显,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值得我们在工作中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栋 《传媒》2015,(18):44-45
当前,不仅是新兴媒体,就连传统媒体自身唱衰纸媒的声浪日益高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势在必然、迫在眉睫.然而,不少人认为,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就是拥抱新媒体、投身新媒体.其实不然,传统媒体转型的出路不只是"传统媒体+互联网"或"互联网+传统媒体"这一个选项.换言之,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惟一选项.  相似文献   
19.
20.
教育公平有多重内涵,相应地,教育公平的理论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理论。从对象、内涵与原则3个维度,整合梳理“效用论”“罗尔斯式公平”与“可行能力理论”3种公平理论,可以发现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公平理论对象上的群体与个体的不同取向,教育公平内涵上的权利平等、资源配置公平、机会均等的内在多重性,教育公平原则上的效用原则、罗尔斯正义原则以及可行能力原则的实践殊途。基于此,可以尝试构建多元教育公平理论观,即兼顾群体平等与个体平等的取向、教育公平内涵更深层次的推进、多元原则的辩证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