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9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老山战斗英雄、歌手徐良名誉权受侵害一案,徐良获得赔偿共26○○元。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徐良不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可予准许;但徐良及其委托的律师因诉讼而往返北京和上海两地支出的合理的、必要的费用,两上诉人(指报社和作者)应酌情给予赔偿。”这就是说,这笔费用,不是赔偿徐良名誉受到损害的精神损失,也不是赔偿他因精神损失而直接导致的物质损失,而是赔偿他在打官司过程中支付的费用。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新闻官司”中,如果被告方报社和作者胜诉,是不是也可以要求败诉的  相似文献   
12.
13.
热闹一时的国务院决定98家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话题,随着8月底外交部宣布它的“三公”经费属于国家秘密而告一段落。虽然舆论(包括大众媒体和自媒体)对很多部门的迟缓拖拉、内容的参差不齐以及连究竟应该是哪98家部门也是一个谜团等等不无非议,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任何响应,也就逐渐淡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新闻记者》杂志因点评一件假新闻而引起名誉权案的分析,阐述了把事实和意见分开,批评性意见不属侵权,乃是审理名誉权案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有关司法解释条文虽已隐含这一精神,但尚待进一步形成明确规范。完善这个原则,比起研究名誉权和事实陈述失实的界限,要求对微小失实给以宽容来,具有远为重要的意义,是表达自由和名誉权保护的主要平衡点。  相似文献   
15.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21,(2):117-118
山东政法学院王伟亮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刘逸帆博士的新著《未成年人保护:广电媒体新闻责任论》已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正如本书开头所言:未成年人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说每个人的成长和存在总是有赖于两个环境:亲身经历的环境和媒介环境,那么前者往往有一定限度,而后者则可以呈现更为广袤而深邃的世界,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拥有的知识及能力产生尤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薄熙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和李某某等人强奸案,是过去一年发生的两件大案,说是举国关注,毫不过分。这两件刑案,从罪名到案情到涉案人,都没有任何联系和可比性,把两案放在一起来说,是学习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九段"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7.
18.
此次公审张君案的报道,大多数媒体能够按照法定程序,披露案件进展,宣传法治精神,显示了法制报道水平的提高。但是也有个别报道仍然不能摆脱“媒介审判”的模式,在审判进行中间,有一家全国性大报发表的《重庆满街声讨“魔头”》就是一例。 首先,它通篇把张君作为“该杀”“早就该枪毙”的罪犯来报道;还抢在法院判决之先,对张君的量刑作了太多的渲染,“不杀,天理、国法不容”,“这种恶  相似文献   
19.
《出版管理条例》已经李鹏总理签署发布,于2月1日施行。报刊管理是出版管理的组成部分。1987年新闻出版署成立至今,已制订各类部门规章200多个,其中包括1988年《期刊管理暂行规定》和1990年《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在报刊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部门规章在我国法律体制中等级较低,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特别是行政法制的健全和发展,仅仅以规章进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出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国务院按照《宪法》赋予的职权制订的独立性的行政法规,及时填补了新闻出版法制的空白,是出版法制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厦门判处了一起小说诽谤案:一位青年女作家因在纪实小说《太姥山妖氛》中诽谤了某地农村的一些基层干部,被判犯有诽谤罪,处有期徒刑一年。①作家因写小说诽谤他人而被判刑,这在我国尚属首例。小说不同于新闻,但本案与“新闻官司”又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在这里加以分析,以说明诽谤和诽谤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