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9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一些畅销报刊往往为它刊登的文章被别的报刊随意转载而愤愤不平:文章是我们组织编发的,你怎么轻轻巧巧的就拿去了?有的报刊发表声明:本报(刊)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但是这种声明并无法律效力。有家报纸想了一个办法:与自己的记者签订协议,取得他们作品的代管权,然后刊登受权声明:这些记者的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摘编,据说算是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52.
10年前以我国第一起新闻记者被判犯诽谤罪为开端的一系列“新闻官司”,被新闻界称为“告记者热”。从我国法制建设的背景看,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1982年的《宪法》是建国以来四部宪法中最进步的一部宪法,它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有两大突破:在民主权利方面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批评权和建议权,即《宪法》第四十一条:在人身权利方面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侮辱、诽  相似文献   
53.
关于典型报道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人物,如50年代的黄继光、邱少云,60年代的雷锋、王杰、焦裕禄,80年代的蒋筑英、张海迪,90年代的孔繁森、徐洪刚、徐虎等,他们能够家喻户晓、众所周知,首先是依靠新闻媒...  相似文献   
54.
04年1月18日,上海市法学会、《新闻记者》杂志和新文汇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了“中国足协与足球报相关事件法律评价”理论研讨会。来自新闻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律师等20余人参加会议。2004年1月,《足球》报刊发《国资委狙击中国足球》一文后,中国足协认为该文没有任何正式来源  相似文献   
55.
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新的司法解释建议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新的司法解释建议稿》的条文,并对建议稿的由来作了说明。从本期起,开始刊登建议稿条文的依据部分,将分期连续发表,望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6.
传媒资本呼唤法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刊今年第四、五期独家连载了中国记协孙正一、农秋蓓、柳婷婷的调查报告《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 ,在业界和学界引起极大反响。本刊特约请新闻法学专家魏永征研究员从法律层面上对传媒的资本运作加以论述 ,其中不乏独到的观点 ,以期引起读者更多的关注 ,进而深入探讨传媒资本的运作问题。  相似文献   
57.
驳"失实新闻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采取果断措施,处分了几家刊登严重失实报道的报纸和责任人,发布通知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产生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58.
上期谈到上海发生的烤鸭官司,由于照片张冠李戴,新闻失实。为此,报社承担民事责任,除发表更正道歉外,还赔偿“香得来”烤鸭店经济损失1200元。这个案子,记者和报社也许会感到有点“冤”。有的新闻失实,确属道听途说,草率成文,如徐良案中受到指控的  相似文献   
59.
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也辟有“新闻与法律”专栏,报道了不少“新闻官司”。可是不久前,它却因为报道“新闻官司”而遇上了“新闻官司”,当了一回被告。这是一起“案中案”和“连环案”。《新闻记者》报道了一起顾某诉解放日报等侵害名誉权的“新闻官司”。这起官司是,解放日报报道了一起“一女二夫”的违法婚外婚事件,由三起诉讼案组成,当事人之一  相似文献   
60.
近来记者暗访有点热。有的记者通过暗访揭露了社会的严重阴暗面,确实是冒风险做了好事,《南方日报》出版社出了一本《偷拍实录》,记录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暗访那些违法犯罪行径的过程,读了令人感动。 但是暗访并不是百无禁忌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事都可以给记者去暗访的。最近看到有家报纸登了一组报道记录记者暗访发廊卖淫、舞厅吸毒等“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