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1753篇
科学研究   81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它将木兰这个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的矛盾交织中来展现其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北魏的战争环境所导致的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诸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木兰诗》产生的文化环境;"木兰无长兄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木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木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新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32.
陈敏 《文教资料》2006,(12):46-47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描写了丰富多样的女性群体。借鉴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分别从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一观照南北朝诗歌中的女性,可以从中感受到两朝女性独特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33.
赤峰雅乐是在赤峰地区演奏、流传并得以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宫廷音乐。在它的形成过程中肯定要受到当时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当时的教与学都是口传心授,曲谱都是以中国传统的“工尺字”作标示,在流传中必然会融进地方色彩,或者说是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审美观点、欣赏品位和地方习俗来对原曲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形成具有赤峰地区独特风格韵味的古曲———赤峰雅乐。  相似文献   
34.
民歌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土家族、苗族的抒怀歌、盘歌和情歌是较为典型的例证。认识民歌的思想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5.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学的奇葩,也是语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36.
花瑶民歌是花瑶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花瑶人的田耕狩猎的生存方式和积极乐观的心性,为其多彩的民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民歌在传咏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进而形成花瑶独特的音乐风格,其特征在求爱、婚娶(嫁)等方面表现得尤为鲜明.  相似文献   
37.
湘中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岗地分布广泛,这里普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基岩裸露,土地荒芜,呈现红色荒漠化现象。本文以衡南县工联村为例,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区综合开发项目示范区的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1990年与2001年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工联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数均有显著提高,并已由非生态农业阶段发展进入到良性生态农业阶段,为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38.
南北朝文人创作的五、七言四句小诗渊源流长 ,作家众多 ,内容广泛 ,表现手法多样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着重探讨了小诗的形成、发展以及小诗的创作队伍、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南北朝小诗的不断完善、成熟 ,为唐绝句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39.
作为产生于北朝时期的优秀民歌,《木兰诗》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本文即以民族融合作为切入点,从融合的生活内容、融合的人物形象、融合的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木兰诗》进行深入读解。  相似文献   
40.
汉乐府民歌上承《诗经》《楚辞》,继承了《诗经》"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又吸收了《楚辞》浪漫主义特色,《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方面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指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肯定两者在推动我国诗歌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