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218篇
科学研究   138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近代哲学是一种主体哲学,它为科学或知识所奠定的基础实际上依赖于主体的确定性。笛卡儿在自我(意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体就是这样一种确定性主体。他首先从思的确定性推出我的确定性,“那么至少我,难道我不是什么东西吗?……在对上面这些很好地加以思考,同时对一切事物仔细  相似文献   
52.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二)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53.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本文作者沈复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他儿时的一些趣事,以丰富的想象力,成就了这篇情趣盎然的文章。  相似文献   
54.
周锦国 《现代语文》2006,(4):121-121
"金银花"又名"忍冬",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是春末夏初开放的藤上之花,其特点是花苞、刚开放的花朵都是银白色的,后来才慢慢变成金黄色,直至凋谢,也就是说初白后黄,人们根据花的这一颜色变化过程将其命名为"金银花".这一名称是按照事物特征命名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是如果按事物变化特征的先后顺序,从认知角度来命名的话,应命名为"银金花"才对,可为何是"金银花"而不是"银金花"呢?  相似文献   
55.
情感,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说的是人主观上的体验。一个人对事物持肯定态度,他就体验到满意、愉快、喜悦、爱或尊敬等感受;一个人对事物持否定态度,就体验到憎恨、不满、痛苦、忧愁或恐惧等感受。如今,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一个人的成功,EQ(情商)比IQ(智商)更显得重要。于学生来说,应知、情、意协调发展,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56.
韩丽霞 《教书育人》2006,(11):81-81
一、运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培养学生自信心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哲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求前进,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7.
外婆家门前的池塘边有一些杨柳。杨柳是最早感知春天的事物之一。往往我家屋前屋后的植物还在枕着冬天的背影酣睡,外婆家门前的杨柳就起来化妆了,描的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心尖儿就会颤一下的绿。这使得每年外婆家的春天都仿佛比我们这里要早到些。  相似文献   
58.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也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而数学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有趣的东西并不多。因此,我们教师应在数学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59.
烘托、衬托、渲染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三者常常如影随形,交叠在一起,用法和功效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细微差异,初涉文学者较难分清。一.衬托《现代汉语词典》: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这里面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这一事物是为了突出另一事物,有主有次;二是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可正可反。我认为这里面还应有一层意思: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应该是具体的。例如:  相似文献   
6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美即完善朱光潜美即完善说与美在物体形式说是既有关联而又有区别的:关联在于持美即完善说者大半同时持美在物体形式说,区别在于持美即完善说者还要替形式美找出一种名为理性的而其实是神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