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5078篇
科学研究   293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67篇
综合类   166篇
文化理论   47篇
信息传播   4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608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高中阶段礼仪教育的认识误区礼仪是人们展示自身内在素质和修养、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重要手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碰到一些高中生,包括优  相似文献   
62.
生本教育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生本教育实验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个性健全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63.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互相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合理运用人际关系理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管理,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4.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生生、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65.
我曾在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工作10年,因兼任浙江省督学而有机会参与众多学校检查与评估,见证了一些弱校的崛起和名校的衰退。凡崛起的学校,必定人际关系和谐,校长与教师互相尊重;凡衰退的学校,往往总是从人际不和谐的冲击开始。我体会,尊重是学校管理的根基,是学校管理应有的底色。  相似文献   
66.
中国新闻网消息,现代社会已进入小家庭时代,但在著名学者张颐武眼中,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家庭教育失去市场,即使三五口人的小家庭也要有规矩,讲究长幼尊卑,一些年轻人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便是传统家教不够。张颐武称,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关注留守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英语的重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其要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促其乐学几个方面,论述让留守学生不再厌学英语,逐渐爱上英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办高职女子院校和普通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9.
郭永林 《辅导员》2014,(10):94-94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关系到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等基本理论的重大问题,又是学校正式组织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实践程度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效果。在现在的中学里,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就是从事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距离,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感受到学生的消极情绪,对抗情绪。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70.
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传播者为普通受众提供新鲜及时的内容,普通受众则从中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不停地传递着不同价值的内容,不同价值的信息流动使得社交网络平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不同的社交平台上信息流动的内容和话题存在着明显差异,内容不同是社交网络平台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外在表现。而在这些差异化的背后,其实是网络社交平台之间人际社会关系差异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