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78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81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通过对《诗经》中诸多歌吟和感叹女性之美的诗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先秦时代对女性美的要求与后世传统社会有较大的区别,高大健壮的女性被视为最美的女性,最受君子欢迎。女性之美与男性之美并无明显的不同,只要高大健壮、眼睛明亮,不论男女都是美丽的。此种关女观的产生与宗法社会要求女性多生多育以使家族繁衍和壮大有关。  相似文献   
52.
杨义先生近年来的诸子学研究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力,并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不久前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四部著作新意迭出,论证扎实。四书采用了"全息"、"生命"、"还原"的治学研究方法,从身份确认到思想脉络,从文本考辨到文学特色,杨义先生对于先秦诸子研究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或者几个,而是一连串的综合性学术问题,有的是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疑难命题,有的则是前人很少或者几乎是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甚至都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的"超级命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得到推进与解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先秦诸子,破解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密码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在对先秦诸子研究过程中,杨义先生始终坚持"大文学观"的治学思路与学术实践,可以说这四部书是其一贯的治学理念在诸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3.
"感物"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文学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发生的概念,它是一切艺术的产生之源。这一理论的形成基于古老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感"是感应,它是一种自然和自由的感发现象,是一种瞬间的直觉体验。《乐记》最早明确提出感物,其本原意义是人心与自然万物的感应。这种感应是交互的、双向的,物感人,人亦感物。先秦的感物美学,无论是感应自然风物还是感应社会人事,都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两汉的感物美学受元气自然论和神学自然观的影响,强化了先秦以来的自然、自由的感应特质,其内在理论精华仍是天人合一,或者说它是天人合一的另一种派生。先秦两汉的感物主流是感事、感时,注重言志、教化。那时,自然风物并没有独立,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但是,它在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发展中意义也是重大的,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4.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 :1.作为词 ,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带宾语 ,词性为及物动词 ;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 ,词性为助动词 ,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 2 .作为语素 ,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 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 ;还通“贪” ,通“德”。  相似文献   
55.
孔子人学总结了殷商、西周至春秋末年有关天人关系认识的积极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重人思想,对战国时期的史学,尤其是历史思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史学中有关天人关系的认识,表明重人事已经成为历史思想发展中不可遏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并有人类起源之地的说法。考古中发现较丰富的先秦时期云南地区古化资料,为研究该地区氏族、部族、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依据,研究证明云南民族与华夏诸民族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与融合,并对我国经济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全一册),有这样的表述:"约公元前29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大败夏兵";"约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展开激战"[1].  相似文献   
58.
文的"元"精神与苏轼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哲学政论文,曾以空前的"自觉"意识冲决了原始社会借助神话神权处理人生实践的桎梏,率先荟萃先民的卓越智慧步入了"理性自觉"的王国,具有着中华民族的"元"精神的特质.这种"元"精神都富有原型性和较强的稳定性,本质上又是开拓的、发展的、创新的.北宋全能作家苏轼对先秦"元"精神研讨最精、汲取最广、熔铸最密,故而形成他融汇众长的独特思想体系,成为文学史上仅有的一位"集大成"式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皆称一流的全能作家,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59.
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孝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孝道,构成孝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60.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从教育与自我教育两个方面突出强调一个“情”字,提倡道德教育要关心人的情感,要求道德主体从自己的内心体验,过渡到体贴对方的心情;强调道德主体“自德”精神和行为,对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