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17321篇
科学研究   150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474篇
综合类   438篇
文化理论   60篇
信息传播   91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771篇
  2013年   1488篇
  2012年   1695篇
  2011年   2010篇
  2010年   1642篇
  2009年   1656篇
  2008年   1925篇
  2007年   1385篇
  2006年   1004篇
  2005年   1172篇
  2004年   849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台网融合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产品于一身的网络以其独特的传播特质和传播效应,改变了以往报纸、电视、广播等各自占山为王的格局,使单枪匹马作战的传统媒体开始向协同作战的融合媒介转型。所谓"融合媒介",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其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  相似文献   
82.
如何竞争共有新闻,尤其是如何实现对共有新闻的提升和转换,摆脱资源共有、内容同质的困境,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亟待媒体有效回应.本文以4月15日成都报纸"百草枯新闻"报道为例,从共有新闻角度切入,分析资源共有框架下媒体新闻的独家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83.
对《三联生活周刊》的多重理解让人慨叹,本文无意对其复杂形象本身进行价值判断和成因探讨;而更愿意发掘其复杂形象背后的操作诉求——即对独特表达的追求。这一点简单明了,但或许是三联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84.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 辞书上对“操作”一词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就是在相关法律(在中国,还有党的政策及要求)的监管下,按照规程要求,对政府及官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批评。这种中国特有的监督与批评的实施,涉及新闻传媒、新闻记者、社会公众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5.
费力  鲁红 《新闻前哨》2008,(4):61-64
对媒体而言,年终盘点一下新闻产品,整理一年来报道的要点,国内或国外发生的大事小事,涌现的大人物小人物,各个行业的成绩和不足,收获和遗憾,展望一下来年的变化和发展。近年来也已成为媒体一种习惯性的报道手法。表面看起来这是行业需要、每年度的规定动作,其实,在年复一年的盘点中,隐藏着暗中较量,比拼的是媒体的新闻理念、新闻眼光、新闻操作手法。展示的是自己的判断力、影响力、号召力,打造的是媒体的自身价值和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6.
让同学错愕的职业凌晨4点,整个城市还在沉睡,塞北山西大同的气温已迫近零度,无限留恋地从被窝里爬出来的董伟,已经开着垃圾清运车开始工作了.卸空厢、装车、平整垃圾、盖苫布……在熏人的气味中,董伟熟练地操作着,这样的工作已将近两年了. "一年四季就这样千,每天早晨4点开始工作,下午两点收工,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加班费."  相似文献   
87.
编辑是新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新闻产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意识是新闻编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思考方式和操作方式,对于新闻的编辑实践工作而言,具有先验性和指导性.编辑意识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它始终要伴随着新闻实践工作和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8.
吴飞  程怡 《新闻记者》2006,(4):42-45
2006年3月11日-12日,由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公开与公正-司法与传媒关系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司法理论界、新闻传播理论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沪杭两地传媒业界人士共50余人,共聚一堂,探讨了在新的媒介形势下,如何“构建传媒与司法的和谐关系”,并针对有关法治新闻报道的实务操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9.
浅析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特征、结构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问题日益成为博物馆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开发博物馆文化产业究竟是一种权宜之计,还是一种战略选择?在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前提下,如何在理论层面上认识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特征、结构,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实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策略和项目运行?本文试图从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基本出发点、结构特征、开发战略和项目运作以及应该注意的“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0.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