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唐五代僧人与文人交往频繁,形式多样。唐五代僧人政治地位的提升,经济的独立,佛教文化的广播,僧人寡欲自守的追求,构成僧人与文人间频频交往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42.
略谈对词史的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的词学研究和词史书写,对词的产生与发展的地理因素和地域文化特征有所忽视。而实际上,词的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贯穿千年词史的一种地理文化现象。回顾词史可知,词初起时就带上了十分浓重的江南地区的地理人文色彩。五代时。西蜀“花间”词烙下了鲜明的西蜀地域文化的印记。南唐君臣的词则主要是扬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入宋之后,词的地域性特征有所加重和发展,宋词几个有影响的流派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相当多的宋词作品都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与南宋词平行发展的金词更是典型的“北方文学”。降及清代,词的地域性特征更加突出,甚至成了划分和识别词派的主要标志。对这个贯穿千年词史的地域文化现象,有必要设计出一系列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43.
咏物词,早在唐五代已经出现。如温庭筠《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牛峤《望江南》、毛文锡《赞成功》、《接贤宾》、李煜《一斛珠》、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等。所咏之物题材广泛,涉及泪、燕、海棠、鸳鸯、舞马、牡丹、柳。咏物类型也有所不同,其中有宫体咏物之作,如温庭筠《菩萨蛮》、牛峤《望江南》则属心绪有所感发而借物抒怀;  相似文献   
244.
对于中国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的作者——柳永,其词完全脱离了《花间》的风格,他的慢词长调,篇幅容量大,文长于铺叙,一改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独霸天下的格局,但在某些词  相似文献   
245.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先秦时偶尔可见,魏晋南北朝时初步成熟,到唐五代时已经盛行.唐五代时,出现了"场"、"巡"、"遭"、"顿"、"件"五个新兴动量词,其中的"场"、"顿"、"遭"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动量词"遍"、"下"、"回"、"度"、"拜"等在唐五代时期发展成熟,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时,"同源动量"的产生是唐五代时期动量词发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246.
安徽在隋唐五代时期有重大的发展,本文概论其历史发展的五大特点。其一,隋唐五代时期,安徽区域经受了三次全国性战争的洗礼。其二,这一时期,开凿并且持续维修的大运河穿过安徽区域,直接带动境内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其三,这一时期,全国社会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其四,五代时期,藩镇之间的军事冲突频繁,安徽区域恰恰成为支撑几大政治势力的重要经济区,社会进一步发展。其五,文化教育出现了新的起色。  相似文献   
247.
李建廷 《收藏》2009,(4):149-149
《收藏》杂志2008年第10期《家藏铜镜》一文所介绍的铜镜时代疑有差错:1.图2的秦素面镜由于图片很不清晰,无法确认,但其年代肯定不到秦代,觉得更像唐五代时期的铜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