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30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深厚的涵义,为我们制定抗挫折教育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一研究视角,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这三个方面,来探源抗挫折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以期对提高抗挫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2.
袁春霞 《考试周刊》2014,(26):136-136
<正>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期,但在传统政治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灌输,让学生倍感政治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政治老师要顺应学生个性需要,优化教学策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领会哲学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哲学来自生活,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是顺应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33.
唯物辩证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它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俄国道库恰耶夫主张的成土因素学说阐明了土壤和外在环境条件之间的发生学联系,对土壤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角度分析了成土因素学说,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土壤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土壤学教学实践、土壤学发展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正>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经常会遇到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涉及多个概念及相互关系原理,如"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等等。这些概念和原理抽象、深奥,如果仅仅靠口头讲解,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理解困难,即便学生死记硬  相似文献   
35.
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思想,其实质是以俄国为参照,探讨落后国家如何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跨越“设想”根据唯物辩证法是完全可能的,根据“世界历史”理论是有条件可能的,但根据当时世界及俄国的现实则是不可能的。对这一“设想”应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态度来总结。  相似文献   
36.
我国体育概念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体育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将我国体育概念的发展分为了3个阶段。运用唯物辩证法对3个不同阶段进行比较、分析,体育的本质是体育本身固有的,决定体育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反映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生产关系,即它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而体育的概念则是对体育本质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的简要的说明,很显然, 它是一种精神。体育的本质产生并决定体育的概念,体育的概念反映体育的本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的本质在外部矛盾的必要条件下,经过内部矛盾不断斗争、同化,其内涵和外延已逐渐扩大,体育概念在任一阶段不仅有共性的同质内容, 而且有各自不同时代特征的异质内容,是一种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37.
倪健 《中学教研》2006,(10):17-19
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实质是一个变更问题的过程,即逐步地变换问题的表达方式,使问题从给出的初始状态化归为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这个变更或化归的根本思想就是要另辟蹊径,要鲁于从新角度新观点考虑同题,也就是要出奇.孔予曰:“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其实质不外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处于核心地位,将之运用于数学解题时,就要求我们大中见小,以小见大;新以旧衡,旧以新观;先进后退,以退求进.  相似文献   
38.
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成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政治理论教学真正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9.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辨析,揭示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主的"教与学"的矛盾,真正把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实效有机结合起来,使其为教学目标服务,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40.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是事物共性的具体体现,适用于各门学科.而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与统一两个方面,数学也不例外,但这两个对立统一体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若能抓住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往往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解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