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五相(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尖晶石)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相转变带的直接样品.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少量五相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为探讨这些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提供了宝贵的样品.本文根据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石榴石和尖晶石的产出状况,将这些橄榄岩捕虏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橄榄岩中尖晶石为粒状残核,尖晶石外缘被石榴石的反应边包围.这种橄榄岩捕虏体代表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上限,故称为尖晶石带橄榄岩;第二类橄榄岩中尖晶石和石榴石以单颗粒零散分布为特征,二者共存但未见明显的相转变关系.这类橄榄岩多位于相转变带中部,拟称为尖晶石-石榴石过渡带橄榄岩;第三类橄榄岩中以石榴石为主,尖晶石和辉石等微晶构成石榴石反应边.这类橄榄岩代表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下限,故称为石榴石带橄榄岩.因此,根据不同类型橄榄岩捕虏体中矿物的组成,结合温度压力估算即可确定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的深度和厚度.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温度压力估算来进一步厘定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的相转变带深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制备Co_2TiO_4多晶材料并研究其温度及磁场相关的磁学行为,发现伴随磁翻转时的交换偏置现象.随着冷却磁场的逐渐增强,低温交换偏置场从负值连续向正值转变,展现出磁场可调的效应.这种材料中交换偏置场的双极性开关效应取决于Co~(2+)和Co~(3+)Ti~(3+)磁矩的相对取向.  相似文献   
13.
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是降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就现有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和技术问题进行论述,较为详细的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改进的思路,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制备提出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四氧化三铁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娃 《化学教学》2001,(8):46-46
Fe3O4 可由铁 (或FeO)在空气 (或氧气 )中加热(1673K) ,或在真空中加热Fe2 O3 到 5 2 3K制得。Fe3O4 是具磁性的黑色晶体 ,又称磁性氧化铁 ,不溶于酸或碱 ,是电的良导体。x -射线研究结果证明 ,Fe3O4 是Fe(Ⅱ )—Fe(Ⅲ )混合氧化态的化合物或Fe(Ⅲ )酸盐 ,像M3O4一样 ,即化学式为Fe(Ⅱ )Fe(Ⅲ ) [Fe(Ⅲ )O4 ]。习惯上仍用Fe3O4 表示 ,但不能看成FeO和Fe2 O3的混合氧化物 (FeO·Fe2 O3)。Fe3O4 是由Fe2 + 、Fe3+ 、O2 - 通过离子键而组成的复杂离子晶体。离子间的排列方式与尖晶石…  相似文献   
15.
在X射线衍射仪上,对五种铜钴催化剂进行了XRD现代表征,通过比较这五种催化剂的XRD谱图,实验结果表明:过大或过少的铜钴比,不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只有当Cu/Co=0.358时,形成了数量较多的铜钴尖晶石,有利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提高,催化剂加钾后,不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SrAl2O4、BaAl2O4,用XRD、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可见光下降解刚果红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条件下,60 min内BaAl2O4使刚果红降解率达80%以上,SrAl2O4降解率大约为70%。SrAl2O4的催化活性低于BaAl2O4可能是由于电子层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以柠檬酸作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8-xCo0.2CrxO4并用XRI和SEM表征其微结构,利用电化学测试考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材料具有完整的尖晶石结构,Cr3+的掺入并不会导致材料相结构的变化,说明Cr3+(d3)以替代形式进入尖晶石结构并替代八面体骨架中的Mn3+(d3).Cr3+对Mn位的掺杂使材料主体结构得到了稳定且具有很好的充放电平台.  相似文献   
18.
辛辉  朱玉丽 《内江科技》2011,32(5):140-141
针对目前常见的镁铝尖晶石粉体制备的工艺方法和产物的性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能够兼顾粉体的粒度和纯度两个重要性能指标的工艺方法。利用金属醇盐为前驱物,结合物理手段,可以实现粒度与纯度兼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对正极材料Li1.05Mn2O4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经分析测试表明:Li1.05Mn2O4结晶性能很好,为尖晶石结构.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0 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40次循环后还能保持初始容量的89%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尖晶石型氧化物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和特殊的物化性能,日益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尖晶石型氧化物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尖晶石型氧化物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作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