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32720篇
科学研究   114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84篇
综合类   732篇
文化理论   68篇
信息传播   320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620篇
  2020年   750篇
  2019年   742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667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1112篇
  2014年   2400篇
  2013年   2129篇
  2012年   2285篇
  2011年   2604篇
  2010年   2217篇
  2009年   2182篇
  2008年   2372篇
  2007年   2195篇
  2006年   1767篇
  2005年   1631篇
  2004年   1563篇
  2003年   1395篇
  2002年   1461篇
  2001年   1376篇
  2000年   1130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生本德育理论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这一概念是由以人为本的提法演化而来的,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旨趣.生本德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基本手段是依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发展;从方法论意义上来说,就必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生本德育实践中,必须重视德育课堂、社会实践以及心理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9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日益扩张,研究生的德育教育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了解这些特点,研究这些规律,有助于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93.
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体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育途径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大学德育途径体系,是大学德育工作的各种途径有机且有效地组合形成的系统化的德育活动渠道.大学德育的途径从广义上说包括学校德育途径、家庭德育途径、社会德育途径.从狭义上说包括课程类德育途径、实践类德育途径、环境类德育途径、组织类德育途径、管理类德育途径、辅导咨询类德育途径和传媒类德育途径等.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体系有利于发挥德育途径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994.
《班主任》2011,(1):3
万平,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德育特级教师。万老师通过"日记教学"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致力于"家校协同"以及以多种方  相似文献   
995.
山子 《班主任》2011,(12):5-8
一致性原则是教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重要到什么程度?可以这么说,没有一致性原则,就没有教育。一、当今的两类倾向笔者翻阅了一些书和文章后发现,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教师,对一致性原则,在学前教育和家庭幼  相似文献   
996.
1.建立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和道德成长的教学计划;2.不要让一个孩子代其他孩子受过;3.创立赏识的教学计划;4.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其对社区的贡献给予正式的、积极的评价,并告知他们成功的原因和需要改进之处;5.为你的课堂创立一套经学生和教师协商一致同意的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997.
《班主任》2011,(9):3
杨兵,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杨兵老师参加工作不久即开始致力于中学德育课程的开发。近几年,他从事中学班会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魅力",并总结出"八大班会主题""五种  相似文献   
998.
论社会实践对德育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是道德发展的天然"关系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必然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通过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体验,能够更真挚、更鲜活地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觉醒,形成明确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因此,高校必须优化德育模式,纠正对"灌输"模式的片面理解。高校德育并非道德原则的单向"灌输",而是做出理智的道德选择的逻辑基础,德育重在结合社会生活实践,唤醒个体自我对美德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999.
2010年10月16日—17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9届年会于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25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等近6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1000.
德育是育人之首,然而德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从宏观角度看,虽然学校德育的内容具有时代性,形式也力求新颖,但其实效性如何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博士杜时忠院长在《中小学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一文中提到,目前在影响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最大因素中,学校教育排在什么位置呢?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做了解答,他们将学校教育分别列在第二位和第三位,而排在前位的则是社会风气和同伴影响等。显而易见,学校德育的效度和我们所付出的努力远远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