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江少莉 《出版科学》2015,(6):119-120
2015年8月21日,由海天出版社、深圳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5华夏阅读论坛暨《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新书分享会"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会议由深圳、香港两地知名的文化学者胡野秋全程主持,该书领衔选编者、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在会上作了《钟爱现代文学、胸怀传统书香的姜德明先生》的主题分享报告.据悉,在《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以下简称《辅助美育》)一书中,姜先生不仅娓娓而谈上世纪中国新文学书装艺术的发展脉络,而且为老一辈书刊装帧设计的功臣们树碑立传,介绍了闻一多、丰子恺、司徒乔、陈之佛、钱君訇、叶灵凤、卞之琳等名家在封面画、插图和"毛边本"等方面的文艺爱好和具体实践,并介绍了鲁迅、萧红等作家直接参与书刊设计的情形.  相似文献   
5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  相似文献   
53.
王换成 《教师》2015,(8):56
在中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民族精神基因根植于广大中职生的精神之中,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甘肃省武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武山县职业中专”)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可喜的成果. 一、武山县职业中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4.
葛芸生     
《小学生》2010,(7):12-14
葛芸生,国家高级编导。文化学者.电视艺术家.戏剧家,资深创意策划人。  相似文献   
55.
《中国广播》2010,(10):I0009-I0009
9月22日中秋节。中央电台、青海电台和全球华语广播网成员,相聚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贵德县,共同制作、环球播出了以“源·圆·缘”为主题的中秋节特别节目。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追述中华文化之源。畅谈了月亮和中秋节对中国人的特殊含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语广播人,回忆了此生最难忘的中秋经历的故事,向世界各地华人送上了来自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佳节问候与寄语祝福。  相似文献   
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同书馆“八桂讲坛”于世界读书H先后邀请“快乐作文”倡导者、北京华苑教育中心首席学术专家袁川老师,著名文化学者彭匈,著名义艺评论家、《南方义坛》杂志社主编张燕玲女士和著名散文家谭延桐分别到南宁市民族东小学、广西东方外国语学院、广西教育学院和武呜县城厢镇第二初级中学等学校开展“读书点亮人生”基层服务阅读推广活动,向同学们介绍写作技巧,推荐优秀图书,交流渎书心得,颂读经典名句,受到各方好评。  相似文献   
57.
10月24-25日,2009年北京外语游园会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活国际视野”为主题,内容包括知名外语专家及文化学者;讲座、电视台和电台主持人现场互动、外语文艺节目展演、  相似文献   
58.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产生于1995年,曾经以其话题时新、风格清新、现场活跃、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批观众。当年的一些文化学者由此断言:我国丰士会文化正从偏重教化发展到交流和信息共享,这一变化导致了谈话节目的兴盛并决定它以后的发展。因此,近十年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形式多样,涉及新闻时政、国际时事、科技文化、婚恋情感等各种题材,拥有着一批固定的收视群。然而,眼前不可回避的事实则是:一些节目谈话内容远离现实、远离老百姓的生活;有的节目谈话语言粗俗、下流,几近闹剧;一些主持人还加进了许多表演的成分,让人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可以说,继一哄而起、一拥而上之后,谈话节目形成了严重的良莠不齐的局面,有些节目重复、虚假、低俗到使人谈“谈话”而色变。为此,本文愿意从伦理学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59.
60.
该文阐述中国茶文化学者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德才架构,指出其应具《周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本精神,识解宇宙以人为中心、知识以利世为准则之大旨,在茶文化研究中掌握阴阳和合、刚柔兼济之哲学理说,才能守持固正而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