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4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才辈出     
《成才之路》2011,(1):74-74
有一次,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14.
王春华 《钓鱼》2009,(3):57-57
钓鱼为何乐?是因为钓鱼常在湖山胜地、林泉溪涧之间,可以避开俗务,怡然自得,归复大自然,得身心之益。  相似文献   
15.
心中的阳光     
黄小平 《成长》2007,(4):1-1
1932年,大文豪萧伯纳访问上海,林语堂上船去接他,说:“这里许多天来大风大雪,今天才放晴,你真是好福气,一到上海就看见了太阳。”萧伯纳笑道:“还是太阳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说比做重要     
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异常清新和无比有力的一声呼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之后,整个世界为之而震动了!这一呼喊,喊出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喊出了巴黎公社,喊出了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它以迅雷之势,改变着世界,改变了历史。但是如果马克思仅仅是  相似文献   
17.
“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考察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有着强烈的“述志”倾向。概言之,这种“述志”倾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就他传理论而言,林语堂极为强调“个人笔调”。同时,他还倡导他传文创作应多采用“轶事”,使用“描写”手法,且应入“幽默”进“他传”。其二,就他传之创作缘起而言,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主要是基于一种喜爱,又或者说是一种自娱自乐。其三,就他传传主之形象塑造而言,林语堂笔下的他传传主们大都符合他对“理想个人”的设想——“充满性灵有趣的个人”。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将幽默作为一种泛人生与文化的概念来推崇。他认为这种人生态度与美学观集中了中国文化中一些好的东西 ,比如对于真诚的推崇 ,对于宽容的提倡 ,对于人类的同情与仁爱等。林语堂在对中国传统美学与哲学的反思中 ,体现出深邃的反思目光 ,他既对儒家的森严礼教导致中国人缺乏幽默感的现象十分反感 ,同时也对道家的一味嘻笑怒骂持批评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的益处多多,无需多言。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文化修养,不能不多读书、读好书,当然前提是先要会“读”书。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中几个片段的欣赏,以管窥的方式分析了林语堂译本的译文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并进而提出了笔者个人在典籍翻译上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