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3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研究方法,以林语堂“闲适文学”之东冷西热现象为借鉴启示,对武术修身在清末民初、民国迄今所遭遇的历史境遇和今天所迎来的时代发展机遇进行论述。旨在呼吁新时期社会条件下,修身将作为武术之一重要价值的彰显,以促进武术未来发展之路更加宽广。主要结论:1)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而非林语堂“闲适文学”的优劣,决定了其“东冷西热”现象的发生,及其独特的历史命运和遭际。2)修身在武术研究中地位的历史演绎,经历了清末民初作为提升武术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抓手,到民国迄今伴随“科学”彰显对武术修身的理论忌讳及掩蔽这样两个历史节点。3)当今社会语境下修身又迎来了适宜的成长土壤;武术研究者应紧扣时代脉搏,关注修身这一武术理论研究新动向;既是武术之理论研究跟随历史演进步伐,更广层面、更深层次地造福于人类生活,也是武术自身能够在当今社会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2.
作为自由主义作家的林语堂,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运用自己心中的文字独抒性灵,将批判的锋芒包在幽默之中,对社会进行非正面的关心,但却遭到众多人的误解和批评,这是由众多的复杂原因所造成。  相似文献   
53.
林语堂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双语作家、学贯中西的学者、著名的翻译实践者和理论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小说《京华烟云》尤其在中外文坛上大放光彩。林氏在语言文字和翻译上造诣颇深,但却没有将其力作亲自翻译成中文。本文试图另辟视角分析这一事实背后的可能原因,从而倡导翻译工作中应持有的谨慎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54.
情比石坚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结婚后,他征得廖翠风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烧掉结婚证书,表示了他们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婚后不久,林语堂和廖翠凤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在哈佛读  相似文献   
55.
陶思  黄志冰 《考试周刊》2008,15(23):209-210
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译文中了解译者的文化意识和态度及文化审美,有助于我们了解译文形成的文化背景及译者的翻译动机.文章从林语堂崇尚女性的生命体验,追求"性灵"的审美情趣,以及自然诙谐的幽默风格出发,探究林语堂如何在翻译选材与翻译作品中发挥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56.
主要论述了《论语》半月刊的发生、发展的原因、过程、内容风格以及林语堂和它的关系,并探索了林氏于20世纪30年代创办这份刊物的原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30年代的心态。  相似文献   
57.
近现代以来,一些文化先驱开始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剖析中国落后之根源,其中,“国民性”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和关键。讨论中,林语堂先生的看法颇有独到之处。探讨林语堂对“国民性”认识的特点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味道。尤其是对秋天的感受更为独特。作者写秋天,不是登山远眺或临岸感怀,决不同于在秋景之中赏秋,见一叶落而知秋色。作者的意图是写秋天的况味。写秋天的味道,这很像欧阳修的《秋声赋》,足不出户,尽知秋韵。这不能不说是为文的上品。  相似文献   
59.
从福建漳州走向世界的林语堂,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有着与众不同的读书观。 林语堂爱书,也爱读书。他一直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相似文献   
60.
20世纪30年代,《论语》半月刊在林语堂等人的努力下大力提倡幽默文化。其将中西幽默文化融于一体,试图构建本土化的幽默文化。这一方面是在政治高压环境中寻求表达批判性政见的安全渠道,另一方面又是在乱世中创造宣泄人生苦闷的娱乐场域。《论语》半月刊提倡的"幽默"在社会上一度引起了热烈的追捧,也招致了严厉的批评。这正反映出传统文人在国难深重、革命盛行的时代,向现代文人转变的尴尬和阵痛。该刊提倡幽默文化,既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国时期城市社会文化的曲折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